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8 05:44作者:小乐
老田老夏是谁?
央视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邓小平》),剧中有两位戏份重的虚拟人物,分别是田志远和夏沫。两人与邓小平接触频繁,可以说是电视剧中邓小平的“核心智囊”。
田志远和夏沫是谁?
电视剧《田致远》截图
先说田志远。《邓小平》 第二集解释了田志远的工作单位是“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虽然“田致远”这个名字是假的,但“田致远”这个单位却是真实存在的。
1973年,邓小平回国。 1975年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 7月,成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工作。政研室没有主任,只有胡乔木、吴冷溪等七人负责。据当时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的冯兰蕊回忆,1976年“四五事变”后,邓小平再次下台,政研室的大部分负责人国务院调任其他部门,只剩下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向下。由于胡乔木在《邓小平》剧中出现了真名,因此田志远的原型极有可能是当时在国务院政研室的邓力群和于光远。
资料图:邓利群(左)于光远
1979年后,邓力群历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他的排名高于同期担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于光远。电视剧中的很多情节都与邓力群1977年左右的经历一致。电视剧中,当得知《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两个凡是”时,田志远去找王震,这与邓是一致的。立群自述的记忆。
电视剧截图:田志远说要找王震
剧中还有另外一个情节。 1977年春,田志远、夏沫到西山会见邓小平。 1977年5月,邓力群、于光远确实到西山会见了邓小平。
电视剧截图:田志远、夏沫会见邓小平
据剧组介绍,田志远融合了多种角色原型。邓力群和于光远虽然都曾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后来都担任过社科院副院长,但他们的思想色彩却截然不同。邓力群比较保守,而于光远则比较自由。虽然田致远在剧中的一些具体情节与邓力群一致,但从剧中“田致远”的言论来看,他明显倾向于改革,在思想上更接近光远。而且,田志远和于光远的名字里都有“远”字,也可以作为印证。
从目前的预告片来看,剧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关于农村改革的。同时,田志远、夏沫的形象也可能与另一个重要的高层智库杜润生的形象融为一体。杜润生自1979年起担任国务院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所所长。他是当时最高决策层最重要的农业政策“顾问”。
资料图:(从左至右)杜润生、孙冶方、薛木桥、马宏
反观夏沫,剧中将夏沫设定为“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邓小平在剧中称他为“我们党内的经济专家”。根据学者曹东波的研究,可以称为“党内经济专家”的人不超过三个:孙冶方、薛木桥或马洪。三人都有在各大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并曾在不同时期担任过“经济研究所所长”。
电视剧截图:夏沫
改革开放过程中,薛木桥和马洪都领导国务院智库,这可能与夏沫随后在电视剧中的角色相对应。从电视剧预告片来看,电视剧后期可能会有邓小平视察宝钢、马宏参与示范宝钢建设的情节。
电视剧截图:邓小平视察钢铁基地
此外,邓小平还在剧中与夏沫谈论了中外合资经济的发展。历史上,马洪还较早率团出访海外,系统介绍国外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外经贸合作。资深智库。
电视剧截图:邓小平与夏沫讨论合资经济
当然,从年龄和籍贯上来说,上述人物并不能完全对应剧中的老田和老夏。电视剧中的田志远和夏沫可以说是当时的一批高层智囊,其中你可以找到邓力群、于光远、杜润生、孙冶方、薛木桥、马云的影子。洪等.老田、老夏与邓小平的密切互动,是智库对当时高层决策影响力的历史反映。
智库如何影响决策?
那个时代是智库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核心智库都“上天”,与最高层联系紧密。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智库直接参与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杜润生对农村改革的影响。 1978年,安徽凤阳、四川蓬溪等地相继采取了“包产到户”的做法,但人民公社制度整体上依然没有动摇。当年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不允许“保产”。但在这起案件中,杜润生多次在中央最高领导人之间斡旋,对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产生了直接影响。 1980年,杜润生建议胡耀邦向全党转发在陕西米脂孟家坪实行包产到户的信,作为中央放宽包产到户限制的信号。后来,杜润生推动1980年颁布“75号文件”,确认了“家庭生产配额”的合法性。 1981年,杜润生起草了一份关于农业的文件,并于1982年作为“一号文件”发布。此后,中共中央又发布了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连续五年“三农”。杜润生因此被称为农村改革的“总参谋长”。
除了农村改革之外,20世纪80年代的智库还充当了最高决策层、中青年学者甚至外国经济学家之间的桥梁。最典型的是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和1985年的“莫干山会议”和“巴山轮会议”。
莫干山会议的发起者是一群在智库工作的年轻人。据经济学家沃森回忆,这次会议的更深层次背景是,决策者希望汇集中青年研究人员的最佳想法,为即将到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方案,以供参考。会议不仅聚集了一批经济学家,还有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农业研究室、中央财经组等机构的成员。除王岐山外,马凯、周小川、楼继伟等现任金融高官也是莫干山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资料图:《莫干山会议照片》
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后,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价格改革、企业改革、沿海城市对外开放、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农业粮食购销等7个专题报告。一个月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号文件,首次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会议决定,把经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袁干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