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8 12:12作者:小乐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了我的朋友秦歌。他谈到自己的侄女小W,今年从英国留学回来,主修建筑,想来上海发展。他想听听我对走哪个方向的建议,看看是否有推荐的机会。
秦哥发来了简历,并附上了作品集。在我看来,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简历:“建筑老四校”之一的985学士学位,谢菲尔德硕士学位。实习经历也很充实,其中一件作品入围上海静安豫园商圈某广场方案征集。
但就是这样的一份简历,却让我有点左右为难:是走技术路线去国营大院,还是走“管理培训”路线去“房地产大厂”?
职场虽然不会一成不变,但踏入职场的第一步一定要谨慎。不管怎样,“应届生”的身份还是很重要的。
想了想,我把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文章转发给秦哥,供小W参考。
小W很快就反应过来。在这个问题上,她的立场非常坚定。她想去设计院,因为她喜欢设计和做具体项目的过程。
既然已经选择了大方向,你就知道下一步如何进行了。
难以进入的国有大院
我首先给大学同学雷子打了电话,因为他们医院作为最早的“综合甲级”医院之一,在“设计+工程”上已经做到了双百亿,这很符合我在理念上的定位。 “国有大院”。
听完我的介绍,雷子说这份简历可以接受。但他觉得他们院的业务领域主要是市政工程,土建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门,主要是配套市政工程。对于像小W这样有专业背景的新人来说,前景有限。不是不利于成长吗?
雷子补充说,他们更喜欢男孩。这并不是歧视的问题,而是为了应对频繁的出差。项目现场条件十分艰苦。
最后,雷子建议你可以先问问巴戈,看看那里有没有机会。毕竟他们是老牌建筑大院,新来的建筑工人在那里会比我们有更好的成长。
巴格是我的另一位大学同学,在某设计集团规划设计院工作。看完简历,他感叹道,条件不错,建筑专业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但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满为患。
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总院旗下分院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他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挖掘现有办公楼的潜力,布置更多的工作站。
我问,人强兵马强不是很好吗?
巴奇说,事情没那么简单。每增加一个人,就会增加一个KPI考核指标。近两年设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去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达到目标,但今年目标翻了一番。一个人安定下来之后,就该担心产值了。
我又问,人员有没有优胜劣汰的机会?
他表示,这也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这两年,他们学院改变了之前不招收非“名牌硕士”学生的标准。不过,“985+常春藤名校”来求职的人却不少,而且来跳槽的大多都有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护身符。
巴吉说的是对的。多年来,有人说房地产行业职场内卷化严重。其实,最先涉及学历的地方就是设计院。
然后我联系了另一个朋友,但也是偶然,我无法推荐他。
直到我联系了S先生,事情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S先生爽快地说可以推荐,但他在结构处,他想把小W的简历推荐给施工处负责人D先生,看看施工处是否需要加人。
沟通中,S先生简单的谈了自己的情况,认为这个平台适合小W的成长,而且他们的团队氛围和表现都非常好。
事实上,S先生和Bage属于同一集团公司。我本来以为人手上的情况和节奏都会差不多。目前,双方人员配备齐全。毕竟毕业招聘季已经过去了。
半天后,收到D先生的回复,说条件可以,方便的时候去面试。而且她还小心翼翼地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如果你在外地,不用东奔西走,可以在线面试。
于是S先生联系上了,不到一周就进行了线上面试。 D先生也很快给出了结果,表示可以录用,希望尽快上岗。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没想到采访结束后,小W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一个意想不到的选择
小W似乎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加入这个国营大院。原因之一是D向她描述的职位描述与她的期望不一致。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段时间,经同学介绍,她也接触了上海一家大型私立设计院,对那里的工作更加感兴趣。
我对小W接触的那个民间设计院比较熟悉。除了有朋友在那里工作外,我还在工作中与他们接触过两三个项目。原本这个目的地也在我推荐的选项之列,但排名较低。
无可否认他们的意图。上海的几家私人设计院随着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而繁荣昌盛。
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身处红海、灵活的反应机制,很早就适应了房地产“高周转”的风格和节奏,赚了很多钱。在我看来,他们的内卷性很强。他们是剧院里第一批站起来观看演出的人,坐在前排。
我没有选择首先推荐他们,因为我对他们的工作强度有点警惕。而且,新人最好尽快达到高级经理的位置,或者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家,否则很快就会被晚浪冲倒在沙滩上。论体力,他怎么可能是一个年轻人的对手?
相比之下,国有大院的步伐就没那么快了。加班当然是要的,但是也不算太严酷,可以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
我比较喜欢国有大院,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些大项目。比如,S先生的集团公司基本上承包了全市70%到80%的重大工程。 S先生给我发来了他们近年来的作品合集。这些项目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独特信息,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大幅提升你的专业能力,让你的简历溢价十足。
S先生还特意发来了一张合影。这是最近在上海某地举行的设计规范修订启动仪式。他们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院长就坐在前排。能够经常接触到这个级别的高手,就有了对标对象,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我有幸和一位高级工程师一起工作了三年半。他处理疑难问题游刃有余,让你受益匪浅,如沐春风。感觉真的很好。
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话题,与个人兴趣和取向有很大关系,所以不可能准确区分短和长。从小W的作品来看,她更喜欢参与一些商业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所以她现在做出的选择应该对她来说更有吸引力,因为这个设计院所深耕的领域。
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宽门”
秦哥找我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能从我这个“有经验的人”身上找到一些职场“窍门”,交给小W,以免踏入职场“窄门”。并在事业上走了“弯路”。
职业生涯的“窄门”往往意味着违背共识,需要更加努力;而在当今没有太多试错空间的时代,职场上还是少走“弯路”为好。
在我之前的概念里,小W的“阳光大道”应该是去国营大院。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执念,相信设计院比其他建筑相关领域更能匹配建筑设计八年的专业训练,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的链接和延伸。
当然,我也看到这些年房地产公司的“管培生”变得像“当红炸子鸡”一样。进入一家拥有成熟管理培训体系的房地产公司,也有良好的发展路径。
这里没有任何优点。因为在建筑设计这个职业中,无论去哪一个岗位,都不能简单地反对技术和管理,只是侧重点不同。
有人表示,选择技术出身的人,将来转入管理岗位,可能无法承担繁重的管理协调工作,也无法适应角色转变。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管理和协调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甚至与学历、专业无关。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好学者为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无论您选择专注设计还是偏向综合经营,不同的发展计划一定要符合您的个人性格和兴趣。
至于国有设计院和私营设计院的区别,虽然前者像我一样看起来是“大开放”的,但小W更喜欢后者。
现在想来,我们这些工作多年的人,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夹杂着一些职场焦虑。总想一步到位,得到一份“钱多、工作少、离家近、职位高、责任小”的职位。国营大院的设计虽然不是这样,但立场在选择上难免会趋于稳定和保守。
这次不成功的招聘推荐让我有些遗憾。但我完全理解小W的选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回顾自己的工程技术之路,经历了几段曲折。虽然到处都有路标,但还是要选择自己的方向。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施恩教授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当一个人必须做出选择时,他不会放弃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我的理解是,你必须最大程度地遵循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你的爱情才能维持得更长久。而只有爱情,才能经得起漫长的岁月。
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