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10 12:57作者:小乐
2018年的重头戏是2018年秋季学期我去MIT(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本科交换生。作为985大学的大四学生,我有幸成功参加了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特等生项目。我大四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项目让我能够像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一样在麻省理工学院上课、学习和生活。
在MIT的学习生活无疑是丰富而精彩的,但毕竟这个学期不能代表一整年。回顾2018年,我聚焦这段经历,延伸前线,从申请前的焦虑,到被录取的兴奋,再到整个学期眼界的开阔,以及交流期间的一些经历。我觉得2018年我的重点就是“做你自己”这个词。
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大圆顶与游客合影。
自律中做自己—— 如何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完整的AMIT。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实际上在剑桥,但通常说是波士顿)。这是美国大城市,不是很乡村,自然是可以玩的。很多。另外,去交流会让你的头脑充满无尽的新鲜感。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从博物馆到吃龙虾,从看歌剧到迪斯科,真是过瘾。但一个学期下来,我在以学业压力大着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成绩是:四科全A或以上,满分。
博物馆、龙虾、歌剧、迪斯科.
我的麻省理工学院成绩单
努力工作,努力玩耍一直是我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保持性能的同时还能有疯狂的波浪,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6天生存,1天生存首先是大框架。我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六天学习工作+一天休息。我在这里对休息日的定义是,我根本不参与任何学习或工作相关的任务,包括检查和回复电子邮件。这一天完全属于我自己。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周末不就是这么做的吗?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实际情况基本上就是周六周日,要处理一下一周内没有完成的事情,所以想玩却玩不开心,心情郁闷周末做事,效率低下。极低。有些人真的很忙,觉得一周7天都不够,怎么能用一天的时间去玩呢?这里的核心是,如果你不能在一周内7 天完成事情,那么你也无法在一周内仅用6 天完成它。就当一周只有六天吧。如果做不完,就只能等到下周了。说每周要连续工作7天,如果不是任务临时增加,多半是一周效率低下的借口。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周末有很多时间可以补上一周没补上的事情,但现实是我经常被打脸。既然如此,还不如强迫自己,强迫自己周日不要做任何工作,一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为什么只放一天假而不是两个周末?因为我有点懒,五天实在学不完。)
精力管理,睡眠充足接下来是日常学习框架,简单来说就是:七个半小时的睡眠+早上做主要工作+下午做次要工作+晚上不工作。这个框架源自阅读《睡眠革命》和《精力管理》。核心是效率,而不是堆积时间。我的原则是无论学习压力有多大,都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当我早上效率最高时,我会开始深度工作或学习,我将在下一段中讨论这一点。到了下午,我基本上就能发现自己困了,所以我会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回复邮件,整理材料等等,这些都是费时间但不需要精力的事情。我也尝试过晚饭后学习,但效率太低,所以放弃了。这段时间变成了社交、读书或看电视节目的时间。
深度工作,彻底关闭。这主要是早上的安排。看完《深度工作》,有很多优化。早上,我的能量水平是一天中的峰值。从十点开始,我会彻底关掉手机,按照45分钟学习+15分钟休息的一小时循环。经过从早上到下午1 点的三个完全专注循环。有课程要参加,但除此之外,我在这里做的基本上都是需要绝对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例如学习核心概念和做最困难的作业。
我的小习惯是用Apple Watch设置45分钟倒计时,然后开始对焦。 45分钟后,手腕上的振动会自动提醒我休息一下。在专注的时间里,我不用去想时间,因为我知道总会有结束的。节点。这里的核心是在15 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永远不要打开手机。我通常会用Apple Watch 深呼吸3 分钟,然后在图书馆里走走,去洗手间,做一个拼图,当我饿了的时候,就吃点东西。
图书馆里有拼图供休息
在完全远离手机的这三个小时之后,我每次都会有一种沉浸感和满足感。打开手机,你会发现大约4-5条微信和2-3封电子邮件,一口气处理掉。你看,我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忙。
快点跑,拒绝拖延。麻省理工学院深刻认识到,大多数事情必须尽快完成。小的延迟基本上就是延迟几天。最基本的例子是发送电子邮件。以前发邮件的时候,每一个字我都要思考很长时间,生怕犯语法错误。进入正题之前,有中国式的礼貌,最后的礼貌用语Best Wishes或者Sincerely yours都要改,所以每封信都要写很长时间。到了美国之后,我发现美国人很务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教授回复我的简短电子邮件大概是这样的。只要把事件的经过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教授非常简洁地回复了我的电子邮件
也许有人会说,教授当然可以给学生写任何他想写的东西,但如果你从他的角度思考,收到电子邮件的人当然希望快速知道发件人想做什么,而不是猜测来自一堆礼貌用语。更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快速沟通并让事情顺利进行。本来,我可能需要等待一个好时机才能写出一封完美的电子邮件,但现在我追求优化,让事情快速运行,而不是耽误我。在回复电子邮件时,我们力求完美。
午餐少吃,正餐少吃多吃。关于午餐,我对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有所了解。 “饭睡”绝对是下午工作的大敌。基本上表现为中午吃一大碗白米饭或者一大碗面条。即使中午睡午觉,下午也会感到昏昏欲睡。这是因为亚洲食物普遍含有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大脑释放激素,从而导致人昏昏欲睡。 Minja在她关于代餐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陕西人,我深有体会。中午吃了一大碗面,感觉很舒服,但是下午就基本瘫痪了。所以在美国,午餐一般吃一个三明治,下午喝一杯咖啡补充咖啡因。有时候我会少食多餐,比如11点吃一根蛋白棒,1点吃一份酸奶,这样下午上课就不会很困。中午我还得睡个午觉。回宿舍太麻烦了,就在图书馆躺着听音乐睡了20分钟。下午我会充满活力。
解锁多种学习姿势:躺着、机舱里学习、面向道路
所以基于以上五点,我的一周大致是这样的:上周末我和朋友约好了下周末去哪里,然后我知道这周日我没有时间学习,所以我在这期间疯狂学习。星期。匆忙到期。然后每天凌晨1点睡觉,8点30起床(我承认自己睡懒觉的错误),洗漱,吃早餐,看早报,上午10点关掉手机,然后工作努力到下午1点之后,我会吃简单的午餐,午睡,2点起床,然后学习到下午6点。在这段时间里,有课我就去上课,没有课我就去图书馆学习。下午六点多,我就美美地吃了一顿饭。晚餐时,我有时会向前辈请教。然后我晚上锻炼、学习、做我想做的事。
当然,我承认我并不是每天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偷懒的事时有发生,周日早上就要出门,预产期要等到凌晨3点。但这些原则给了我一个框架,让我在短暂的混乱之后能够及时回到正轨。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完全自律的人,但我确实从这种规律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一种满足感。只有不再被外界信号引导,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才更有可能去做真正的事情。自己的。
聆听“我”的声音—— 狗、蜥蜴和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我选择了我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酷的体育课:手枪射击(Pistol)。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退伍军人、退休警察。在为期八周的课程中,他教我们如何握枪和射击。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在学校的地下射击场进行实弹射击。当然,手枪射击很有趣,但这一段是关于我在这堂课中学到的更重要的东西:精神控制。
教练收藏的各种枪支,从中国古代火器到霰弹枪
在美国,很多人开枪是为了寻求宣泄和冷静的快感。我承认我选择这个课程也是因为我想看起来更酷。但射击作为一项运动并不像好莱坞那样拿着枪开始射击,而是要求射击者在射击过程中保持极其稳定。要达到射击精准,需要极其冷静稳定的手心,内心的平静才是意念控制训练的目的。
起初我以为这是玄学,而且这个枪战游戏不会结束。但接下来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我明白:射击真的很考验你的心态。从摸枪到第一次射击,大家肯定都紧张又焦虑:比如这把枪会不会走火?我的加载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别人射得那么快,而我必须尽快射出子弹。完成了,类似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些,在精神控制班上,都会被一一击败。
教练用了两节课来谈论精神控制。它的核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说,人体内其实有三样东西,一是蜥蜴,一是狗,三是你自己。
蜥蜴之声:蜥蜴掌管你的体征。它告诉您一些有关您的身体和生活的信息。这是一种接近本能的声音。当面临潜在的危险情况时,比如触碰枪,你的心跳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肾上腺素也会增加。狗的声音(Dog voice):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狗的声音。它是一种自身的防御机制,但很多时候它并不理性。比如,当我拿到一把枪的时候,我会想,这把枪危险吗?会不会我不小心射到别人了,别人也会打我吗?拍摄结束后,我会不由自主地看别人的靶纸。如果你比别人射得好,你就会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拍得比别人差,你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三轮都打完了,你还剩下两轮,所以你会很着急地把剩下的打完。事实上,教练已经说过不要着急。这些都是狗的声音,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影响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自我声音:这是你自己的声音,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理性的声音。比如:我已经拍过很多次了,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不需要看别人的拍摄结果。别人的成绩不会影响我的下一次投篮。我只需要关注下次扣动扳机的过程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声音会被狗的声音掩盖,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听着狗的声音,做出本能但却非理性的反应。精神控制就是让你区分这三种声音并聆听你自己的声音。在射击环境中,蜥蜴发出的信号是,当它接触到枪时,它的心跳会加快。毕竟,这是一件致命的事情。我们处理的方法是使用可视化:我们在脑海中模拟一个心跳指示器,一个看起来像温度计的东西,然后用我们的头脑来降低心跳指示器,就像温度计里的水银在下降一样。同时,你还可以添加一个从红色到蓝色的变化,这样你就可以控制心跳频率变得更低。处理狗的声音的方法不是压制它,而是倾听它,听到它的全部,但忽略它。如果继续使用观想法,可以让狗在旁边叫,听着但不动,想象狗叫累了就躺下睡着了。
每次我们站在靶场开始射击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一次精神控制。我想象着一只蜥蜴和一只狗在我身边,深呼吸,听着它们的声音,让声音在我的脑海里飘荡,然后消散。只见他们都躺倒了,然后举起枪,注重手腕的稳定和三点一线,开枪了。每次进入射击场上课前,我都会关掉手机,不去想今天的任务和计划。这个时间只适合拍摄。因此,每一堂射击课都能给我带来一种沉浸感和愉悦感,这是其他娱乐活动无法给我的感觉。
我的第一张射击靶纸
参加了射击课和精神控制课后,我想知道有时我们是否一直在听蜥蜴和狗的声音,而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比如,上台前我会感到紧张,无法控制自己。当我看到别人做得很好或者有一个好的地方时,我会感到羡慕,然后我想我是不是很糟糕。但当我们能够区分这三种声音时,我们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理性的自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希望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用意念控制来控制另外两种声音,优化自己的决策。
勇敢做你自己—— 面对现实而不是想象在这一部分我想谈谈我在申请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勇敢做你自己。我的申请过程并不顺利。大三下学期,我不仅要准备交换申请,还要准备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我的成绩在班里并不是名列前茅,所以我申请了这个项目。确定性并不是那么大。我的留学咨询机构也建议我不要做这种无望的尝试,但我坚持说我必须申请。因为我明白我在大学想要什么。我想体验更多。我想体验一下顶尖大学的生活,即使没有学位。如果我不申请这次交换,就更不可能申请到美国顶尖大学的硕士学位。
当然,我一直在用理性的“期望成本”理论来支持我的想法。我明白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是期望=效益概率。因为如果我能加入这个项目对我的好处太高了,计算出来的期望远远大于几十块钱的申请费和申请的时间成本的经济成本。而且,我并不仅仅依靠概率。一年前我就开始浏览项目网站,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文书工作到推荐信,我也花了很多精力。可以说,非清北学生申请这个项目是幸运的(因为MIT的项目和哈佛大学的本科交换项目离香港清北大学真的很近……),但我知道如果我不这样做这样做,我的运气可能永远是0,所以我毅然决然地做了。现在看来,结果还不错。
我知道肯定有人想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否真的那么出色。我记得读过这篇关于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评论:
金金金金金我金金。
这意味着,除受访者本人外,其余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都持有各种金牌。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上了一个学期后,我真实的评价是:他们确实很优秀,但他们也是普通人。
MIT的资源真的很夸张,很可怕。苹果会直接来EECS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也是我交流的系)直接招人。麦肯锡的HR会直接坐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等人聊天。课程我参加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人在摩根士丹利(顶级投行)实习。航空航天系的学生可以作为本科生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实习。但光环之下,他们确实与普通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上课迟到是常有的事;我们组里那个去摩根士丹利实习的家伙受不了课就开始刷Facebook,还把我拉进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群(笑()鹰);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小组作业没做完,全组就得半夜赶去。他们对待工作认真、阳光、热爱运动(我们组里有好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书呆子。
MIT网红课程2.009,最后的演讲是新闻发布会
我真的很喜欢Tim Friess 在他的TED 演讲中所说的为什么你应该定义你的恐惧而不是你的目标:
我们在想象中比在现实中遭受更多的痛苦。
总的想法是:“我们总是在幻想中比在现实中受到更多的折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焦虑。如果你没有焦虑,总会有人给你制造焦虑。然而,我们总是在幻想中焦躁不安,而忘记了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以前,我在开始之前总是幻想失败,但现在不同了。既然真正的失败还没有发生,我就必须勇敢地尝试一下。
结论:短短三个月的学期生活比在国内一年还要精彩,这让我更加坚信人生就是经历。留在MIT后,我对美国顶尖大学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失去了盲目崇拜。当然,交换期间也有遗憾。我太注重结果和有趣的经历,而不是默默地提高自己。看到身边的同学都这么优秀,无论我怎么说自己是佛教徒,心里都不免有些着急。
“做自己”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任何人都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我至少明白,从申请到交流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能够做出独立的决定来追求我想要的东西,并且我更愿意接受我的理想中的不完美。我特别同意《斜杠青年》中所说的:
生活没有“必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唯一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就是改变的勇气和坦然接受的智慧。
现在想来,我的人生目标并不是“我必须名校毕业,我必须有一份高薪工作,我必须在大城市拥有房子和汽车”。 2018年,通过“做自己”,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自由、独立、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