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13 01:50作者:小乐
用毯子从头到脚盖住,又给本来已经遮住的眼睛加上一副墨镜……如果不是,很难想象这位朋友是在游艇上度假,木乃伊式的防晒霜也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议论和调侃,有网友表示,“中国人一生热爱防晒,确实是对的”。说到防晒,中国人未必会输。即使只出门十几分钟,很多人也都配备了防晒衣、遮阳帽、墨镜、防晒手套等。
图片来源:小红书@普通鸢尾,已授权。然而,当我们和经常防晒的朋友去一些欧美国家时,发现当地人几乎没有防晒装备,全副武装就成了“外星人”。有外国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提问:为什么夏天一到旅游景点的亚洲人就喜欢聚集在树荫下?
晒太阳和防晒不同,我们更注重防晒的“严格性”,这其实也不无道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阳光照射程度与欧美大多数国家不同。采用国际通用测量标准——紫外线指数来划分世界不同地区的阳光强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峰值紫外线指数为11+。在加拿大,以及除南欧少数国家外的欧洲,峰值紫外线指数更低,可能在5到10之间。
紫外线指数图|来源:参考文献[2] 这是什么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紫外线指数的定义是:当紫外线指数在3~5、6~7、8~10之间时,如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出现光、大、极高的风险。对于这三个级别的阳光照射,世界卫生组织的防护建议是:戴墨镜、戴帽子,并使用SPF(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对于紫外线指数大于11的地区,描述是:暴露在阳光下是极其危险的。给出的防护建议也比较长:采取所有防护措施,包括戴墨镜和防晒霜、穿长袖宽松衬衫和裤子保护皮肤、戴宽边帽子以及避免两岁以上的阳光照射。太阳正午之前的几个小时到太阳正午之后的三个小时。这样看来,我们总是喜欢裹得严严实实的,而且我们做得很对。虽然紫外线指数的测量单位比较常见,但有学者指出这个单位过于笼统,无法凸显更细微的差异。于是,一种利用色卡值测量UV指数的方法就出现了:
色度卡表示的UV指数图|来源:参考文献[2] 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几乎全部处于6~10色度值的区域。在欧洲,除了南欧少数国家外,整体数值也不超过10。蓝色让人光是看着就觉得凉爽。我国的数值在10到18之间。其中,西南地区的紫外线指数最高,甚至超过了非洲大部分地区。看来人们有时开玩笑的“回非洲暑假”也不无科学道理。我们暴露在阳光下的程度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多少防晒措施。防晒霜是必须要涂的,但防晒霜的有效性很难确定,而为了保证这种难以捉摸的防晒效果,必须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涂一次,而且要涂足量……综合考虑后,还是要靠物理防晒,遮阳帽、防晒衣、墨镜等等,全都安排好了!即使在没有防晒霜的时代,我们仍然在努力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照射。例如,金代《古今注》提到席帽,“其上有藤席,其上有骨挽具”。
垫帽|来源:参考资料[8] 因此,即使是在紫外线不太强的地区,我们也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避免被阳光暴晒。这或许是刻在我们DNA里的习惯。那么,欧美人在阳光下自由行走真的就不怕被曝晒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用防晒霜,只不过他们更习惯涂防晒霜,相对于防晒,他们更注重防晒伤。准确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怕被晒黑。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晒得不够黑,需要用晒黑油来补充热量。我们随机在国外一个购物平台上开了一款一周卖几千块钱的晒黑油。我们可以看到,产品介绍页的第一条写着:“深色晒黑油,SPF 15。对于那些喜欢金棕色皮肤,希望皮肤同时得到滋养、光滑和保护的人来说,我们的深色晒黑油就是完美!”也就是偏爱防晒和晒黑结合的产品,在一些推荐晒黑油产品的网页上,博主也会提醒大家记得查看产品的SPF值。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不同肤色的审美除了阳光照射条件不同之外,影响我们防晒行为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对不同肤色的审美和追求。传统上,我国和其他东亚国家都以白皮肤为美。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一首赞美女性的诗“肌肤如胶,手如柳絮”,来赞美女性皮肤的洁白、柔软。民间还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直到现在,白皙的皮肤也是很多人追求的审美标准。社交平台上,分享美白经验、美白产品评测等的帖子数以千计,各种美白产品在国内购物平台上也很受欢迎。除了美白功能外,产品介绍页还提到了抗黄、抗暗沉、抗干燥粗糙等功能,引导大众将白皙肌肤与青春、健康、好气色联系起来。连接概念。近年来,亚洲人对深色皮肤的审美也缺乏。例如上世纪末在日本兴起的涩谷辣妹风。女孩们用深色粉底与其他妆容形成对比,表达对传统审美的反叛。我们国家一直有皮肤黑的女孩。有些人将其视为健康、自由的肤色,以表达对白瘦审美的拒绝和对自我的接受。但总的来说,更多的人追求白皙的皮肤。在早期的欧美,白色被认为是美丽的。在中世纪的欧洲,白皮肤是主导的时尚潮流。当时的欧洲人认为,皮肤白表明这个人不需要在户外工作或做任何园艺工作。那时候的人们为了美白皮肤也是非常努力的。有些人会流血以使自己看起来苍白,或者直接在皮肤上涂抹通常有毒的含铅化妆品。 1923年,时尚先锋可可·香奈儿去度假,回来时皮肤晒黑了。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 的同色系肤色逐渐吸引了人们的模仿。于是,追随传统防晒的人和追赶潮流的想要花更多时间在阳光下的人同时出现在1920年代的欧洲海滩上。当时的相关绘画显示,海滩上有一些撑着阳伞的妇女,但也有很多人交叉双臂面向太阳。
来源:参考文献[7] 时尚杂志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审美变化,并越来越积极地在杂志上宣传晒黑的审美趋势。这就是欧美美容潮流的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
不同年份时尚杂志宣传晒黑的次数|来源:参考文献[7] 在欧美某化妆品相关商业网站上,有一篇文章,标题为《为什么晒黑的皮肤看起来更好看?》其中提到:“晒黑的皮肤看起来更好。黑色的主要积极作用是提供均匀的光反射,形成连续的光影交错,这与白色皮肤形成鲜明对比,白色皮肤往往伴随着色素差异和锐利光线和阴影的变化,”另一则晒黑产品的广告说。页面上,商家还声称“晒黑的肤色可以均匀肤色,遮盖皮肤瑕疵,让衣服颜色更好看”。
图片来源:参考[6] 商家还做了一张黑白肤色对比图。不过我觉得左右两边都好看。也许审美是一个判断力和智慧的问题。因为审美趋势的不同,我们在使用防晒、美白的同时,欧美人也在为变黑做出很多疯狂的努力。除了晒黑油和日光浴外,他们还花时间在室内,使用各种紫外线照射工具照射自己,让自己在室内变黑。
1930 年荷兰的荧光灯|来源:Beeldbank Stadsarchief 阿姆斯特丹但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损害皮肤。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统计,2013年至2018年,全球青少年室内晒黑流行率为6.5%,成人室内晒黑流行率为10.4%。美国一些州已颁布法律禁止室内晒黑等不健康的晒黑行为。关于健康皮肤的信息变得越来越流行。近年来,室内晒黑的流行率有所下降,但美国仍有约780 万成年人。人们仍在室内晒黑。我们想说的是,无论是想防晒还是想晒黑,都是每个人对于美丽的自由选择,但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安全。健康才是最美丽的。
参考:
[1]Drissi, M.Carr, E.Housewright, C. (2021)。 Sunscreen: 历史简介。会议记录(贝勒大学。医学中心),35(1), 121123。 https://doi.org/10.1080/08998280.2021.1966602
[2]Liley, J. B. McKenzie, R. L. (2006)。地球上紫外线最高的地方是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劳德(Lauder),中奥塔哥(Central Otago)。
[3]Shoemaker, M. L.Berkowitz, Z.Watson, M. (2017)。美国有意户外晒黑: 2015 年夏季消费者风格调查结果。预防医学,101, 137141。 https://doi.org/10.1016/j.ypmed.2017.06.003
[4]美国皮肤病学会协会:室内晒黑
[5]Perfect Blue: 为什么我们晒黑后看起来更好
[6]Tropicoco: 适合白皙皮肤的最佳晒黑喷雾
[7]Martin, J. M.Ghaferi, J. M.Cummins, D. L.Mamelak, A. J.Schmults, C. D.Parikh, M.Speyer, L. A.Chuang, A.Richardson, H. V.Stein, D.Ligeois, N. J.( 2009)。晒黑皮肤态度的改变。 20世纪初的时尚文章和广告。美国公共卫生杂志,99(12),21402146。 https://doi.org/10.2105/AJPH.2008.144352
[8] 博物馆|观看展览:古老的防晒指南
头图来源:Xiaohongshu@commoniris,已授权
作者:敏敏严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