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8 09:04作者:小乐
杜邦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巨头,它只是一家火药厂。在200多年的历程中,世人向世人展示了从火药工厂到连锁大师品牌的完整发展历程。在内卷化竞争严重的中国,工业品牌大多依赖单一产品的支撑。从杜邦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个从单一产品起步的工业企业都有可能成为连锁主品牌。
首先,杜邦在确定产业链增长方向上的智慧体现在对科技前沿趋势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从20世纪初氯丁橡胶、尼龙的开发,到二战后亚克力、人造石、聚四氟乙烯树脂等新产品的开发,杜邦始终走在化工行业创新的前沿,引领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行业的方向。
不断寻找和抓住新的增量环节、机会和趋势,实现结构性增长。 “驱动飞轮”开始旋转并产生雪球效应。在此过程中,杜邦谨慎进行市场调研,避免盲目跟风,坚持理性决策,从而在产业链上找到了独特的增长点。
其次,杜邦公司作为“链条主技术加速器”,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化工行业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杜邦中央研发中心是其技术加速的核心,不断为杜邦带来行业领先的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化工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主品牌的重新定位中,杜邦成功避开了品类限制,顺应了产业链的增长方向,从单一产品向多产品部门公司转型。 21世纪初,公司将战略重点转向农业营养、生物工程和功能材料三大板块,从而实现了新一轮的业务转型。
公司主品牌定位为“科学企业”,以“创造科学奇迹”为目标,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创新的产品、材料和服务。杜邦公司继续通过提供全球科学和工程能力来发挥这一优势,帮助应对全球挑战。
在更新产品和业务组合时,杜邦利用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逐步进入相邻的增量业务。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杜邦开始涉足电子、医疗等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领域。在新业务拓展中,杜邦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注重新业务与自身核心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此过程中,杜邦始终以成本领先和强大的扩展能力为基础,不断巩固和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其精益求精的生产方法、严格的成本控制以及对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使杜邦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从一战时期的多产品分工公司,到20世纪60年代对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的探索,再到21世纪专注于农业营养、生物工程和功能材料,杜邦一直保持着竞争力和活力。
此外,杜邦的企业文化对其持续成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杜邦的企业文化高度重视安全、健康和环境,并以科学和人才为中心。这种对人才的尊重和培养,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使杜邦能够不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并通过他们的力量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最后,杜邦继续适应并引领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杜邦不断调整全球战略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其全球化战略不仅包括全球生产和销售,还包括全球研发、全球采购、全球人才管理。
总的来说,杜邦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其在市场研究、品牌定位、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方面的策略,还得益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和全球化战略。这种战略与文化、技术与人才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是其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
创立阶段:成为火药领域领先者并形成首要竞争优势
1802年,杜邦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专注于黑火药的生产和销售。其创始人E.I.杜邦先生曾在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实验室当学徒,积累了丰富的火药生产技术。他的移民经历给了他独特的视角:在他看来,美国当地的火药技术明显落后于法国。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在美国建立火药工厂。
杜邦公司发展迅速。到1811年,其年产量达到惊人的20,405,600磅,销售额达到12,200,600美元,成功成为美国最大的火药制造商。杜邦的发展并没有停止。他们逐渐从传统的黑火药工业转向更现代的炸药工业。 19世纪,美国的土地开发和战争需要进一步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蓬勃发展。 1889年,杜邦公司控制了美国火药市场92.5%的份额,牢牢占据了美国第一大火药公司的地位。
到1902年,杜邦公司的管理权移交给阿尔弗雷德三兄弟,被称为“杜邦中兴三巨头”。他们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从原来的单人决策转变为集团管理。同时,他们重组了美国炸药工业和股票交易,让杜邦公司能够在美国购买70%的国内生产设备。此外,他们还收购了拉弗林兰德火药公司,使杜邦公司在火药行业的地位更加稳固。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反垄断诉讼。 1912年,之前收购的LaflinRand粉末公司被拆分为两家新公司,——Hercules Ponder公司和Atlas Ponder公司。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确定产业链的增长方向时,杜邦公司深入了解了美国火药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其与法国的技术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增量的环节和机会。而他们的火药技术就是他们抓住这个机会的方式。就这样,他们成为了这个市场的领导者,并成功启动了飞轮的转动。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及时调整策略,让飞轮不断转动,让公司不断发展。
涉足新领域、利用新产品,巩固和强化竞争壁垒
杜邦公司于1904年收购国际无烟火药化学公司,首次进入非爆炸产品领域,开启了硝化纤维涂料等新产品生产的大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这场战争期间,以有机化学为主的德国专业化工企业因各种原因在美国被迫关闭,破坏了化学工业的进入壁垒。这成为杜邦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领域的关键机遇,为其从单一产品企业向多产品部门企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战争的进展,对火药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杜邦公司通过投资新设备和建设新工厂积极扩大生产,大量生产推进剂(无烟火药)和军用炸药,以满足军队的需要。其推进剂产量从1914 年的840 万磅猛增到1917 年4 月的4.55 亿磅。
战后,杜邦公司面临着利用战争期间建立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挑战。于是,公司开始规划以硝化棉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包括涂料产品、清漆产品、赛璐珞、人造革、人造丝等。与此同时,杜邦公司提高了有机染料和无机氨的生产能力。这些商业化的新产品线填补了战后德国化工企业撤离造成的供应短缺。
为了应对多种产品的开发和营销需要,杜邦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创建了新的管理架构——多事业部制。这种结构是最早的多产品部门组织结构之一,使杜邦能够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受益。到大萧条时期,杜邦已成功将所有七种化学工业标准工业分类代码中的所有盈利产品商业化。
到1930年,杜邦公司开始通过兼并、收购和自学建立稳固的行业壁垒,成为美国领先的涂料和抛光剂、颜料和人造丝产品制造商。这标志着杜邦公司从单一产品企业向多产品分工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阶段。
品牌链掌握:明确增长方向,寻找更具规模化优势
面对20年代的世界,杜邦并不满足于现有技术的发展,而是选择接受进一步的挑战。 20世纪30年代,公司中央研发中心开始大胆创新,重点研究物理化学、胶体树脂和聚合技术,进一步推动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1935年这一转折点的到来,标志着杜邦公司开始探索新型聚合物技术。开发成功的尼龙和氯丁橡胶就像一线曙光,照亮了合成纤维行业的未来。尤其是尼龙,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纺织的新纪元,也成为高分子化学的里程碑。此时的杜邦,依靠新技术的引领,犹如凤凰展翅,翱翔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天空。
然而,每一段旅程都有其曲折。二战爆发期间,美国90%的天然橡胶供应链被切断,导致氯丁橡胶的需求激增。尽管杜邦公司在战争期间没有参与开发高辛烷值航空燃料和合成橡胶等项目,但该公司仍然依靠其突出的创新能力,坚持生产基础聚合物产品,特别是聚丙烯,并勇敢地前进。
在这个黄金时代,杜邦的成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造纤维产品,二是塑料产品。在人造纤维方面,其尼龙产品使杜邦公司在纤维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到1960年,尼龙产品产量已达到25亿磅。在塑料领域,杜邦利用人造石、聚四氟乙烯和聚酯薄膜等新产品创新,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此期间,杜邦公司开始开发农药和其他农用化学品产品。其创新的选择性除草产品在1960年占据美国国内除草剂市场的20%。
战后,杜邦公司决定放弃依靠收购来获得新产品线的方式,转而更加注重自身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在这段聚合物蓬勃发展的时期,杜邦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通过创新产品成功占领多个领域的市场,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这就像给飞轮配备了强大的加速器,让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转动,推动企业持续成长。
Chain Master技术加速器:赋能全球扩张
随着二战的尘埃落定,杜邦公司利用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行业内构筑了坚实的壁垒。然而,杜邦公司并不满足于此。相反,它意识到全球化经营的必要性,并成立了国际部门,扩大海外投资,以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
一时间,杜邦的名字迅速传遍全球:在英国和荷兰设立了塑料和橡胶工厂;收购德国Addox Photography AG;在比利时建立了一家油漆厂;在瑞士设立销售点;委内瑞拉、巴西、墨西哥建立了合资企业,并在日本、中国台湾省、香港、泰国、澳大利亚开设了分公司。杜邦的工业帝国就像火箭一样升空,并且正在突飞猛进。
但值得注意的是,杜邦的海外扩张不仅仅是为了扩大现有优势,更是应对困难的无奈和必然。 20世纪60年代,杜邦面临许多产品专利即将到期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其他化工企业产能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洲化工企业纷纷复苏,进入石化领域的石油企业也给杜邦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20世纪60年代后,杜邦公司很难维持远高于其他化工公司的利润率。
面对美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杜邦被迫加速拓展海外市场,通过重组和强化海外关系部门来扩大业务量。到1963年,杜邦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8%,而1939年,这一数字仅为5%。更有意义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杜邦公司的海外业务销售额占比接近40%,是1960年代的两倍,其主要目标市场是欧洲。
这是一次无畏的跨界挑战,一次毫无保留的全球布局。旨在巩固杜邦竞争壁垒,重新定义产业链增长方向,助力形成“链条主飞轮”闭环。这也是战略洞察力的体现,它揭示了如何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利用机会来应对国内竞争压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
产业链竞争,在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量
杜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一个真理:研发的重点必须是在已经开发的专业产品基础上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环境和能源危机的到来,杜邦开始深入思考公司的战略边界。
向上游延伸,拓展新产品领域
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的滞胀,加上战后货币兑换体系的崩溃,都给杜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场危机,杜邦的策略是收购与研发并重,经营多元化,向上下游延伸。 1981年,杜邦公司收购了康菲石油公司,这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使杜邦公司的资产和收入翻了一番。此外,杜邦还尝试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如药品、放射性药物、煤矿、半导体材料、农用化学品、涂料等,并制定了明确的研发目标: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短期内扩大专业化产品领域,长期内进入生命科学领域。
优化资产,明确战略边界
杜邦公司面对危机的另一个策略是启动战略调整,退出部分基础聚合物产品市场,同时拓展以聚合物为基础的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保留具有市场优势的产品系列。经过大规模的主副业务剥离,杜邦逐渐在尼龙、氟树脂、钛白粉等领域获得领先技术和重要市场地位。杜邦意识到,无论是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收购其他公司,还是与其他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最根本的前提都是要基于公司现有的产品线。
进军医药行业
尽管杜邦公司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尝试进入制药行业,但其最初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杜邦再次向医药行业发起进攻,与默克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但结果仍不理想。尽管杜邦公司在医药行业的尝试并未取得长期成功,但他们的决策勇气和顽强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杜邦公司面对危机的应对策略,不仅体现了其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其不断创新、寻求新机遇的韧劲。这为我们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实现自我突破提供了重要启发。
农业、生物、化工、医药确立连锁领导品牌地位
(一)国际化目标全面重组和转移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动摇。净利润大幅萎缩,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杜邦投资规模扩大,债务负担加重。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衰退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利润下降。然而,面对困难,杜邦并没有停下脚步。相反,它敏锐地捕捉到了需要变革的信号,发起了大规模的重组。
重组后的杜邦公司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将原本复杂庞大的业务部门精简为20个规模适中的部门,删除了大量冗余的中间环节,重新聚焦于核心业务,公司的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捡起来。
1994年,杜邦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石油和化工两大领域,同时还包括农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影像化学品、医疗产品等业务线。石油业务——康菲石油公司虽然收入占比最大,但对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此时,杜邦就像一个冒险者,正准备启动另一轮业务重组,剥离利润贡献较低的石油、制药等业务,以进一步优化资产,让公司运营更加精细化。
进入21世纪,杜邦公司的国际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其国际化目标的重点逐渐从欧洲转向亚太和拉丁美洲。前期国内销售占比60%左右,欧洲销售占比30%。不过,近年来,杜邦的国际布局更加广泛。亚太地区的销售份额已超过欧洲,拉丁美洲的份额也稳定在10%以上。这种地域重心的转移无疑为杜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其灵活的战略策略和对全球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二)聚焦战略重点——农业营养、生物工程科学与功能材料
进入21世纪,杜邦公司再次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重点。在充分考虑当今时代背景后,杜邦决心锐意进取,专注于生物工程领域。其生物工程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很可能成为杜邦公司在新时代筑牢产业壁垒的利器。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人口快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杜邦于1999年全面收购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从而成为农产品行业的巨头之一。 Pioneer Hi-Bred 在杂交种子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杜邦在生物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杜邦农业部门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出色,为帮助公司渡过危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1年,杜邦公司收购了丹尼斯克公司,这标志着杜邦公司生物工程科学的成熟。生物工程科学业务被列为一个独立部门。此举进一步巩固了杜邦在营养健康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保持传统功能材料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杜邦公司将战略重点转向农业营养和生物工程科学。得益于杜邦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杜邦成功确定了新时代的战略边界。
进入21世纪,杜邦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世纪,曾经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杜邦公司,回归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坚实基础,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同时,继续重视可持续发展。农业营养与生物工程科学的发展。杜邦充分利用研发优势,加强产品创新,通过并购战略拓展业务领域,巩固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地位。杜邦逐步调整结构,注重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3)重大重组:杜邦与陶氏化学合并
2015年底,杜邦与陶氏化学宣布并肩前行。如此规模的合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合并后,新公司——陶氏杜邦在全球化工行业的主导地位无可比拟。截至2016年底,两家公司合计市值超过130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700亿美元,净利润近68亿美元。 2017年9月,陶氏化学与杜邦公司正式完成合并,并以陶氏杜邦公司名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为了推进监管审批流程,杜邦于2017年3月末与FMC达成协议,出售部分作物保护业务并收购FMC的健康和营养业务。该交易预计将在杜邦和陶氏化学合并后执行。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杜邦与陶氏化学合并的重要里程碑,也预示了合并带来的战略价值创造潜力。
根据杜邦与陶氏化学的合并计划,新公司将分拆为农业、材料科学和特种产品三个独立的上市公司。业界预测,杜邦与陶氏化学的合并将实现30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应和10亿美元的增长协同效应。
在农业方面,杜邦与陶氏的合并将为产品和销售渠道带来更大优势。还将在农业业务成熟的地区整合优化双方研发资源,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农业公司预计将节省高达13 亿美元的综合效益。此次合并将使新农业公司超越孟山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公司。
在材料科学和特种产品方面,杜邦和陶氏各自在相应领域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主要产品结构保持不变。但两大化工巨头的强强联手,将带来研发、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并进一步产生规模效应。据估计,成本协同效应将为材料科学业务节省15 亿美元的成本,为特种产品业务节省3 亿美元的成本。
显然,杜邦与陶氏化学的合并不仅是两大化工巨头的盛事,也是整个化工行业的重大变革。为了保持和增强行业领先地位,巩固行业壁垒,这两家历史悠久的化工企业选择强强联手,利用各自的研发优势和渠道优势优势互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增强创新和增值能力,拓宽企业范围。战略眼光开启了化工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杜邦这家全球科技公司,承载着创新飞轮,一直走在尖端科技的舞台上,从化工巨头转型为科技领先者。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转变定位,寻找未来的增长方向,加快技术研发,更新产品和业务组合,再次确定产业链的增长方向,从而形成完美的飞轮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全球化行业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每一次改变都代表着新的挑战,但杜邦始终以无所畏惧的态度迎接每一次改变。正是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让杜邦在20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前行,不断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新产品,同时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独特的贡献。
这些都体现了杜邦公司坚定不移的使命,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充足健康的食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护生命和环境。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杜邦始终坚守这一使命,用实际行动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过上更美好、更安全、更健康的生活。
这就是杜邦的梦想,一个充满希望的梦想,一个通过科技改变生活的梦想,一个为全球环境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的梦想。这样的梦想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杜邦前进的道路,激励着杜邦不断挑战未知,探索新领域,追求科技最高峰。
未来,我们期待杜邦继续运用其链条大师飞轮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动力。因为我们相信,有像杜邦这样的企业不断前行,人类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