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8 23:31作者:小乐
当美军在朝鲜战场惨败时,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都萌生了用原子弹扭转战局的想法。然而,直到中国、美国和朝鲜签署停战协议之前,美国都没有在朝鲜或中国引爆一颗原子弹。
【中美朝签署停战协定文本】
为了阻止美国政府发动核打击,美国盟友——英国的重要人物亲自前往美国会见杜鲁门。此人就是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
【艾德礼】
事实上,1950年底,当美军第一次败在志愿军手中时,杜鲁门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美国从未放弃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
有趣的是,杜鲁门的核威胁并没有吓倒中国志愿者。反而吓坏了追随美国打朝鲜战争的盟友。当年,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的文章出现在许多欧洲国家报纸的头版。
在反对美国使用核武器的盟友中,最积极的就是英国。这有些不寻常,因为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本来就应该是跟随美国政策的。
但只要分析朝鲜战争的本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反应如此激烈。朝鲜战争归根结底是美苏两国争夺东北亚主导权的斗争。美国的盟友中国和英国都被迫介入。
【朝鲜战争一角】
英国其实在朝鲜战争之前就意识到了这样做的不妥。美国可以干预朝鲜,但英国不希望美国将中国卷入其中。
但美国政府做了什么?美国在出兵朝鲜之前,派出航母编队前往中国台湾海峡,声称要阻止解放军解放中国台湾。这直接让中美关系陷入全面敌对状态。
英国对美国的建议是,尽力拉拢中国,离间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从内部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张。
【英国认为美国应该拉拢中国来离间中苏】
但美国不听。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和苏联虽然意识形态相同,但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大国。因此,他们将中国和苏联视为完全对立的敌人,这是英国极力避免的。
随着中美在朝鲜战场交战,英国意识到了两个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首先,美国在战场上被中国打败了。
这意味着英国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两极结构。中国已成为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重量级玩家。
【志愿军】
其次,美国在战场上遭受损失后,实际上一意孤行,打算进一步升级战争规模。这使得战争有可能失控,战争升级的风险是英国难以承受的。
英国的担忧:对于美国来说,无论在战场上投入多少,都不担心局势失控。这是美国登上世界霸主地位带来的底气,但英国不同。
首先,英国不会允许美国用核弹将中国炸成碎片,因为中国一直是英国重要的海外市场。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华资产仍达2亿多英镑。
【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华资产仍然很高】
如果按照今天的货币购买力计算,这2亿英镑相当于2万亿美元。当时的英国已经走向衰落,绝对不可能放弃如此庞大的国家财富。
如果中美爆发全面战争,英国将永远无法收回这笔资产。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英国政府一定会尽力阻止朝鲜战争的升级。
【朝鲜美军】
英国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香港。香港问题是中英之间的默契。当时,解放军已经有能力收复香港。之所以暂时搁置,是为了给中英双方一个沟通的窗口。
作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如果中国收回,对于本已动荡不安的英帝国殖民体系将是致命的打击。一旦中国认为与西方保持和平的窗口已经关闭,香港肯定会宣布回归,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损失。那就大了。
当然,英国的上述两点阻挠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考虑。这些还不足以让英国首相艾德礼直接飞往美国公开反对杜鲁门。真正让英国想尽办法让杜鲁门放弃使用核弹的想法的还是苏联。可能发生核报复。
【艾德礼】
一旦美国对中国使用原子弹,苏联绝不会袖手旁观,会立即作出反击。
但毕竟美国并没有攻击苏联本身,苏联也不会直接对美国进行报复。最有可能的是寻找美国盟友进行报复,而英国很有可能是这个倒霉蛋的最佳选择。
这也很容易理解。中国是苏东阵营第二大成员,西方阵营第二大成员是英国。更何况,英国本土还部署了美军战略轰炸机。这里是美国对苏联核威慑的重要前线。苏联对英国的进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苏联原子弹】
损失金钱对于英国来说也许可以接受,但如果遭受核攻击,以这个国家的体量来说,基本上就会被摧毁。这是关系到英国存亡的大事,艾德礼不能不关心。
为了让美国政府明白自己的坚定立场,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活动。要求也很简单。一是要求美军撤军,二是反对使用原子弹。
随后,从艾德礼开始,英国各高官开始致电美国政府,要求其承诺不在朝鲜使用原子弹。艾德礼甚至暗示,如果美国发动核攻击,英国将立即脱离美国的同盟体系,站在苏联一边。
为此,杜鲁门也明白使用原子弹肯定不行,于是他改变态度,发表声明称美国不会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
虽然杜鲁门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计划,但看不清风向的麦克阿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为了防止麦克阿瑟先杀后报告制造麻烦,杜鲁门干脆将他解职,送回日本,避免朝鲜战场出现不可控的变化。
来源:
【1】刘富江.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杨蕾.关于俄罗斯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俄罗斯学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