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9 02:44作者:小乐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石资本”(ID:Future-Cap),作者:郭如意。
6月22-23日,明石资本举办“2018明石发现者基金CEO峰会”。会上,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郭如意以“资本洗牌,创业迭代”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目前二级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面对危机情绪蔓延,出货空前集中,突破已成常态。这也影响了一级市场的资本洗牌,导致部分LP的“GP化”,GP的衰落。 “F A”。面对这种情况,郭如意建议企业家要修炼内功,注重效率,拥抱融合,不断迭代。
以下为郭如意讲话全文。
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在开始之前,我有一些感触。在服务企业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督促企业家关注宏观。看似大家都在做微商,但一定要关注宏观环境,因为我们相信一句话:“小胜在于智慧,大胜在于德行,全胜在于气势”。今天刘教授给大家分享了未来十年的动力在哪里,今天的起点是什么,这也体现了“清动力”的定义,我们要认清大势,在今天找到把握,把握好。在此基础上,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微观的感悟。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资本洗牌,创业迭代”。所谓创业迭代,就是说作为创业者,我们要不断成长。今天你可能会找到一个起点,以及未来如何取得彻底的胜利。你必须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突破自己,不断创新,走出自己的路。舒适区。
2017年,市场非常不平静。我们提出16字判断:“趋势是短暂的,大资金是谨慎的,资金是理性的,政策是关键的”。泰合资本主要服务于中后期创业者。中后期整个市场资金非常理性,投资也有自己的节奏。 17年前,每年都会有一个热门话题,大家只要踏踏实实去研究就可以了。去年基本上每个季度都有一次。从充电宝到集装箱货架再到人工智能,热点不断涌现。这是去年的特点,但这些热门项目真正达到中后期阶段的却很少。关键原因在于整个中后期资本市场还是非常谨慎的。政策就不用说了。如今,各个行业都出现了一些政策。整个市场,无论是金融还是娱乐等行业,政策都在变得越来越严格。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的趋势是资本在洗牌。这种洗牌不一定是坏事,但对于某些基金来说却是坏事。很多GP公司拿不到钱,有的一期GP资金是最后的。预计。对于创业者来说,既然看到了这种情况,今天就要想办法多赚点钱,快点赚钱,做好自己,升级迭代,打造持久的企业。
我们简单剖析一下近期二级市场的明显特征:危机情绪蔓延、出货空前集中、突破成为常态。
首先是危机情绪。例如,纳斯达克指数已连续十年上涨。当每个人都问这个问题时,预期可能会改变市场方向。特朗普的一条推文可能会导致股市两天波动。我和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进行了交流。他们感觉现在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处于高位区域,没有人知道哪一个是高点。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操作尽可能的简单,比如尽可能的把钱投到几只股票上。在我们的项目中,如果出现风险,市场暴跌,我们可以快速退出。这是他们的操作思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恐慌情绪的蔓延。
二是出货量空前集中。下半年我们可以看到前所未有的出货潮。美股和港股至少有150家公司在排队。这150家企业将在半年内被消化,而实际情况不到半年。 7、基金管理人8月份放暑假。 150多个市场能否消化它,还是一个问号。
让我告诉你一个小故事。我们工作的一家公司正在香港中环进行路演。中环的建筑物比较集中。我们就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我们上扶梯时,看到对面有一位企业家从扶梯上下来,他也在做路演,正在等电梯。当时我看到另外一个人也在做路演。这个圈子看似很小,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出货呢?这是很多二级市场基金经理无法理解的事情,但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大家的恐慌。投资银行告诉这些公司,他们可以从今年而不是明年开始,并且可以到七月而不是九月。所以才会有如此集中的情绪爆发,所有人都被推着往前走。
三、上市后表现如何?最近有两个关键词:断裂和颠倒。中概股上市后,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香港,突破的概率都极高。突破后,不少公司继续低于发行价。去年下半年后上市的TMT行业近50%的公司至今仍低于发行价。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二级市场的定价就变成了这样。一级市场价格体系是否要调整?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收益受到质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级市场基金本身的收益和募资情况。
香港独角兽公司也是如此。除阅文涨破发行价外,香港其他四大独角兽均低于发行价。这些公司的平均市值较最高点下降了40%以上。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撇泡沫现象,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上一轮进入的投资者会去哪里。
最近,即将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公司早期股票的抛售尤其活跃。叫亲友股或者pre-IPO股份优化,但实际上大家都在卖,而且卖股票的都是早期投资者,比如A公司定价600亿人民币。我能不能先出货500亿的货,先收回投资成本,保证上市后价格下跌不造成损失?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公司上市后的股价走向没有信心。因此,最近出现了一大批专门在公司上市前买卖旧股的FA。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看看一级市场更有趣。今年1月份我们就一直在关注这个话题。资管新规或去杠杆将对融资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我们看2017年1月至5月的市场,与2018年相比,募集资金总额下降了80%。能筹到的钱越来越少,子弹也越来越少。但投资案例和金额似乎并不多。 2018年1月至5月,这一数字比去年翻了一番。不过,2018年1月至5月,也出现了不少大案,比如蚂蚁金服投资140亿元。这是主要项目的集中地。获得更多资金。此外,还有不少项目是年初披露的,实际融资发生在去年,也有不少基金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成功募集资金。如果你有钱有子弹,今年还是可以投资的。今年年初的投资市场数据其实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募资市场的现状很快就会蔓延到投资市场,从而影响整个投资市场的投资节奏、信心,甚至估值判断。
我们发现很多LP已经开始“GP”了。 LP觉得如果GP无法判断GP能否帮我赚钱,那我就得自己判断项目了。大型LP本身有直接投资比例。如果我的直接投资能得到回报的话还不错。没有GP作为中间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直接投资呢?这是LP谨慎的表现。还有全科医生的“FA化”。有的实际上转投FA来赚取一些现金流,也有GP利用市场上正在谈论的项目来筹集资金。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也会给LP带来逼迫。为什么我不能直接找到项目的FA直接投资?于是市场上的混战越来越多。但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领先的GP也开始成为LP。例如,一两个领先的GP都各自赚了一大笔钱来创办LP。所以,虽然市场上有混战,但真正有实力的人总是会很平静。
从一二级市场的状况来看,市场低迷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背后有宏观的趋势,包括美国的加息通道,对宏观资金的收紧有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应对是关键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上一轮资本寒冬,从2015年7、8月股灾开始,到2016年底结束。我们看看市场上的钱都去哪儿了?结论是,当时的钱都投到了滴滴出行、蚂蚁金服、美团、Uber中国等龙头项目上。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今年以来这种情况开始陆续出现。比如京东物流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蚂蚁金服获得了140亿美元……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发生。
如果资本凉了,钱都往头上流了,怎么办?其实,无需担心。我先从“技能”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首先,企业在当前的融资窗口应该做什么?如何调整预期、调整节奏、调整公司的定位和价值?如果你获得投资,交付周期可以在两周内完成,不要拖到一个月。如果需要改变结构,整个技术操作过程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你一定要请律师给你一个合理的操作方案,这样你就能在一个月内拿到你需要的资金,比如CB,避免最后三个月搞定后,由于资金反弹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二、如何考虑长期节奏?通常我们泰和都会说一个公司融资的时机非常重要。不要等到快没钱了才想起融资,否则你肯定会死。至少当市场降温的时候,大家首先调整的就是自己的融资预期,比如账户里有足够至少18到20个月的资金。这里有两个话题。首先是如何拿到钱。第二件事也是更重要的事情是预算。您必须管理您的预算和现金流。这里有很多科技公司,或者创始人对金融知识不太了解。人们,你需要学习,找到更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帮你做,因为这个非常关键。我曾经遇到过一位CEO,在公司现金流被切断之前,他从来没有读过三大报表。这是非常危险的。作为CEO,虽然不要求你无所不能,但要求你尽可能多才多艺,所以财务管理也很重要。这是关于节奏的。
还有一些关于期望的建议。所有企业家都有自我意识。我相信每个人都是骄傲的,但我不希望每个人都过于傲慢。面对资本时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非常重要。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有两个小建议。首先,考虑一下你自己的估值。我们必须相信一个经济学常识:从长远来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只要你的基本面价值持续良好,今天一两个点的波动可能不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如果你介意今天与10% 的价格因素作斗争,而投资者最终会选择不投资,那就对了。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市场上的投资机构通常会给出相对理性的价格,降价幅度通常不超过15%。热门项目平均涨价仅30%,中间某轮亏损15%。从长远来看,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帮助你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获得两个月的发展窗口,这样你就可以“聪明”地使用这些钱。这些都是“技术”的方面。
在“道”的层面上,我会描述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所谓的“独角兽”公司是什么样子的。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挖掘出背后的原因并与大家分享。有东西要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看太合所服务的独角兽企业。他们有什么特点?首先是业务特点:每个公司CEO都注重修炼内功,不断迭代业务。我们来看看一些内部数据。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17年底至今年的所有项目。在智能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项目的平均周期存在明显差异。大数据项目的周期是人工智能项目的一半。大家都知道,去年AI项目非常火爆,尤其是早期投资。任何一家创业的AI团队首轮估值都将达到1亿美元。我们推出B 轮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实上,情况并不乐观。公司到达B轮后,许多投资者回归基本面。每个人都在关注非常现实的话题。公司到了B轮之后,我问你3亿、5亿甚至10亿美元的估值依据是什么。与上一轮相比,业务有何变化?有没有发现什么好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空间有多大?你的业务能力够强吗?在这些标准下,大数据公司比人工智能公司更受欢迎。
比如我们的客户——神策数据,明视被投公司的创始人,在融资后曾分享,他感觉自己遇到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么多投资者想要投资,他们应该如何选择?那么,为什么他在幸福方面遇到如此大的麻烦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基本功做得好。这是他个人的迭代,相当成功:第一把产品打磨好,第二把业务想清楚。想清楚之后,他就会对业务进行迭代。 ——高度重视业务执行。大环境下,大数据项目的商业实施变得更加可行。如果实施到位,这些企业可以快速完成融资,并且以非常好的价格和良好投资者的支持完成融资。这是修炼内功不可缺少的。
其次,注重效率,成长性不是考察项目的唯一标准。这个话题我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融资过程中,除了增长之外,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事实上,太多的创业者在创业路上低头奔波,而抬起头思考这一点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在快手打车的时候,快手CEO曾经说过,不是我们不想考虑这些问题,而是开飞机换发动机太急了。但越是重要的事情,如果考虑不够,紧急情况出现融资困难时再想一想,代价就会更大。当我们看所谓的疯狂增长项目时,增长曲线非常快,但为了获得这种增长,如果公司不知道自己投入了多少,就会有很大的陷阱。我认为增收和节支应该同步进行。这个储蓄不是为了存钱来生活,而是为了如何更有效地花钱。 “明显增长”是企业家有节奏的发展方法。比如我的成长不是那么快,可能每个月有10%到15%,但是我找到每一次成长的动力,我要解决原因,继续赋能。同时在增长不足的地方想办法进行调整。我们看到非常关心效率和财务业绩的首席执行官收到了近11 份投资意向书。这意味着桑文峰遇到的幸福烦恼继续在他们中间发生。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拥抱融合和业务迭代。我们建议很多CEO一定要突破自己的认知。许多CEO表示,他们仍然希望成为一家轻型公司。有些区域或者方向是我们不会触及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个默认是不存在的。必要的。到了中后期,公司里真正做的业务非常扎实的独角兽,正在向轻重结合的方向发展。例如,泰和目前服务的项目中至少有60%是重型项目。
这种“重”的做法是相对的。例如,产品团队今天可能必须决定是否成立销售团队来解决商业化问题。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如果你的产品足够好,但你的销售能力不足,就无法从销售数据结果来验证你的产品实力。
我们来谈谈团队吧。对于成长到独角兽级别的团队来说,首先,达到独角兽级别的创业者80%来自于持续创业、二次创业,或者是大集团剥离出来的创业团队。这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何理解呢?比如,如果你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可能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卖掉公司,第二次继续创业,可能会有更高的成就。我们身边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明石投资的公司。车河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李想以前做汽车之家,现在做车和家。这些案例背后的必然原因是他们每次创业时对管理、组织、人才的思考更加清晰,因此拥有更强的掌控能力。
其次,良性和冗余的团队更受欢迎。我们看到,在“一个字”项目中,创始人是绝对的核心。项目可能发展得很快,但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如果创始人判断失误,整个企业就有翻船的风险。我们看到,非常稳定的项目通常都是“狼群”项目。团队里的四五个人,各有各的亮点和突出的能力。同时,这个团队中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也必须有不同的声音。想法需要大家充分讨论、沟通,有分歧就解决,达成共识后再实施。在这种情况下,犯一般性错误的概率是极小的。所以建议我们创业者不仅要关注业务,更要关注组织迭代。把团队建设得更强大,不断检讨哪些环节是薄弱的,不遗余力地招收你想要的人。这是关于组织迭代。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天助自助者”。只有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自我提升,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知识、迭代自己的业务和组织,才有机会在动荡的市场中长期生存。希望大家都可以自己创业。投资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希望在市场上遇见更多的人,希望看到更多璀璨的独角兽。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