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09 13:08作者:小乐
新华社石家庄6月6日电标题:河北:深耕“三块田”确保夏粮稳产增产
新华社记者赵宏宇
6日,河北省小麦高效机械收获观摩活动在临漳县举行,标志着河北省小麦大规模机械收获的启动。未来10天左右,超过3300万亩夏小麦将基本收获。
为确保夏粮稳产增产,河北省实行“一村一名农技师”,近距离服务农民,种下“有形田”,确保各项农业活动科学高效开展。与此同时,河北还着力培育“看不见的田地”,降低机损率,推动粮食“绿色优储”,持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打造“田”。 “云”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有形田”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收获前夕,我们遇到了干热风,本以为小麦产量会受到影响,但在村里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及时浇水,小麦生长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河北省宁晋县北楼下村村民曹路章说。今年,他种植了20亩小麦,平均亩产640多公斤,增产8%以上。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提高粮食产量,河北省将从2023年起实施“一村一名农技员”,为农民提供锄地、浇水、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咨询服务,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农作物可能受灾害影响时,村级农技人员会面对面、分步骤地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宁津县是河北省最大的产粮县。宁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国峰表示,目前,大部分种粮大户的田间管理方法都比较科学,但不少农民的种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一些新的管理技术的接受速度较慢。村级农业技术人员更了解村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帮助,促进分散土地的科学种植。
河北省宁津县黄腿三村的麦田正在收割。新华社记者赵宏宇摄
近年来,河北省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通过绿色防控、统一防治、科学使用农药,推进“农药减量”。广平县杨村种植大户尹殿鹏说,在他承包的农田上,每隔50米建一盏太阳能自动充电杀虫灯,每天晚上自动亮起,用不同的光线诱捕不同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食品质量。
耕耘好“看不见的田地”,减少粮食损失
近日,河北省馆陶县范堡村举行机械收割比赛。多台同一型号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不同农机操作人员的控制下同时启动,分别收割3亩麦田。进行收获作业。经评委现场比对,机器损坏率均低于1%。其中,农机驾驶员吴安军驾驶的收割机以0.51%的机损率获得第一名。
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郝强担任本次麦机丰收损失大赛的主裁判。他说,损失损失也是收入的增加。机损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河北夏麦丰收可节省粮食1300万公斤以上。
据悉,河北各地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很多农机操作手已经熟练掌握了根据小麦的密度调节转速,在平整度差、弯道等地段调节行驶速度,更有利于减少收获损失。大的。今年夏收期间,河北力争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1.05%以内。
中央储备粮邯郸仓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仓库。新华社记者赵宏宇摄
粮食仓储也正在从传统的“安全储粮”转向“绿色优质储粮”。为确保夏粮收储顺利进行,河北省积极组织粮食收储企业腾空整理仓库。中央储备粮邯郸直营仓库有限公司仓储经理魏晓光表示,当库内温度达到23摄氏度时,温控系统会自动开启,对库内空间进行补充降温,以保证库内温度的稳定。保持粮温处于准低温,防止储粮虫害、霉变。在冷麻状态下,保证小麦的新鲜度。
建设“云上田地”促进农业降本增效
“哪块地应该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可能会遇到什么病虫害等信息,不用到田间地头就能在手机上查看。”河北省馆陶县乐清黑麦农场负责人严凤波说。过去,为保证小麦高产,大量施水施肥,造成部分地块土壤板结。现在有了各种农业信息提醒,不仅可以精准供应水肥,每亩管理成本也降低了20%。
这种变化的实现,得益于河北省近年来不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少县区打造“云上田”,赋能区域农业发展,让托管农田运营时间、运营类型、服务区域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一名农业经营者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黑麦。新华社记者赵宏宇摄
记者在馆陶县乐清黑麦农场看到,农田配备了昆虫警示灯、土壤湿度检测仪、农业小气候监测仪等智能传感设施。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化超表示,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气温、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回馆陶县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网络。传感设备,绘制农田信息图,进行数据分析,综合专家意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邱县后小古村村民焦章群最近一直在北京打工。他通过软件看到,今天早上他的8亩地已经收割完了。小麦总产量达4800公斤,这比他自己种植的还要高。 “土地托管后,农忙时基本不用回老家,出去打工也更安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