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6-10 11:11作者:小乐
“你还是要相信,山谷里还有那回音!”
当地时间5月18日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的孙女于奎代表林徽因从晚了近一个世纪的魏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施泰纳手中领取了学位证书。
毕业典礼上,于奎代表林徽因领取了迟来近一百年的学位证书。李宏毅摄
与林徽因一起领取学位证书的还有今年魏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其中,建筑设计硕士学位证书的授予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新任院长胡如山。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系主任,胡如山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林徽因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当晚,胡如珊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林徽因的学位证书照片,并附上了一句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你还是要相信,山谷里还有那个回声!
一百年来,从女性申请学习建筑被拒绝,到第一位华人建筑系女主任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其意义不言而喻。还有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中国女建筑师王兰、王丽芳、张勤,还有与林徽因同时获得建筑学第一名的中国女建筑师吴导……这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她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感动。
出席林徽因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100周年暨建筑学学位追授庆典的学者包括王澜(左一)、王丽芳(左二)、张勤(左三) 、胡如山(右)。站着的是弗里茨·斯坦纳。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邓先来摄
灵感与突破
“她闯入了一个只属于男人的世界。林徽因的选择不仅面临着学业的问题,更是她人生的挑战。她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当时的中国,建筑还是一片空白,建筑只被视为手工艺和劳动的事情,官儒学生不屑与工匠交往,这个领域与女性无关,但她想给祖国带来新的知识和纪律,她想。毕业典礼第二天,在林徽因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100周年暨她的建筑学学位追授典礼上,于奎谈到了林徽因如何勇敢地成为一名新一代的女性建筑师。 “打破规则”启发了后来的女性建筑师。
多年来,这种灵感一直响起动人的回响。庆典上,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首位女院长王兰在自我介绍中表示:“我现在的地位得益于林徽因这样的先驱者的开创性工作。”
“林徽因突破陈规、拓展职业边界,让女性的力量变得可见。正是因为有她这样的先行者,我们现在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王澜解释道。
王兰的人生也有很多突破。她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一位女院长,也是少数入选长江学者工程特聘教授的女性之一。
“我申请的方向是健康城市规划,长江学者计划考察的是申请人在某一领域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学科整体发展方面的突破性和领先性成果。”王兰告诉记者,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但他仍然高效地平衡了教学和科研。 “我非常喜欢我的研究领域,并且喜欢与我的学生共度时光。”
王兰一直感激她的硕士导师吴志强院士。 “他刚从德国回来,他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鼓励女学生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王兰在同济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导师继续深造的鼓励下,赴美留学并获得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这让她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不认为我们女性应该做或只能做任何事情。我一直坚信我们不应该受到性别角色的限制。”王兰还对工作和家庭中“无极限”的氛围表示感谢。但她认为,这种氛围的形成首先需要女性个体不要给自己设限。 “当别人来限制你的时候,你要有一种‘我不想被限制’的感觉!”这样,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你都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努力。”
除了勇于突破之外,林徽因也让王澜欣赏他的诗词。 “她把对美和诗意的追求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非常吸引人。”王澜也将“诗”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建筑、规划、景观都是为了创造人们的理想生活,就是创造人类的诗意栖居。”
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十几年里,王兰也见证了一些原本优秀的女学生因为家庭或自我概念的原因逐渐淡出专业领域。她希望林徽因的励志角色能够让更多的人突破社会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你注意到了吗?林徽因一直非常追求、发展自己,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闪闪发光。即使她在抗战期间身体不好,生活也很困难,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能力在她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光。”
从后面到前面
前段时间,林徽因导演的一篇毕业论文在网络上流传。论文标题为《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系1951届毕业生茹景华、王启明。
在林徽因诞辰100周年之际,茹景华和王启明曾写信回忆当时身体已经不好的林徽因如何精心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 “(我们)有收获就向她汇报。她每次都认真听讲,并热情地告诉我们要深入实际修行。‘相信书本,总比没有书好。’”她教我们如何调查采访、查阅文献、分析问题、找出疑点、提出想法,然后去现场验证是否正确。”“论文我们每次都写了近一个学期。我们报道说,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提前约她,她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她咳嗽到脸都红了,她不得不停顿一会儿才继续说道。第一次单独测量,调查居民,回顾旧资料。如果没有林老师的指导,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
撰写回忆录时,茹景华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启明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他们不负林徽因的期望,双双成为了杰出的建筑师。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研究员张勤表示,林徽因之后的许多女性建筑师都受到过她的指导和影响。而她本人,虽然在时空上与林徽因相距甚远,却一直受到林徽因的启发,“我希望自己能像林徽因一样勇敢”。她长期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她曾徒步考察云贵四川山区的古建筑。 “当时那些地方的条件不好,很多地方的食物我都吃不到。但和她当年相比,那都不算什么了。”
张勤注意到,纵观20世纪的建筑史,能留下名字和印记的女性建筑师并不多,为公众所知的就更少了。 “在20世纪的中国建筑界,女性的角色和贡献仍然模糊。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未被认真讨论过。”
张勤所在的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计划举办一场学术研讨会,探讨什么是女性建筑师以及女性建筑师在20世纪中国的角色等问题。
“有句老话说,每个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身后。”毕业典礼上,弗里茨·斯坦纳说这句话时哽咽了。当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学位时,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学位本身,还有正名。林徽因不仅作为梁思成的搭档涉足建筑事业,她本身也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
张勤告诉记者,建筑师中有很多夫妻团队。这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妻子往往站在丈夫一边。 199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的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但他的妻子同为建筑师,丹尼斯·布朗却只被称为文丘里夫人。 “这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张钦说道。
张勤希望,随着林徽因被追授学位,女性建筑师在建筑领域重要但长期被忽视的地位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注。
创造美
杭州西湖边,有一尊林徽因的雕像。与传统的人物雕像不同,这是林徽因的空剪影,映衬在湖光山色的阴影下。意境空灵悠远,颇为动人。
纪念雕像的设计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芳。王丽芳在2006年设计了这尊林徽因雕像,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时清华建筑学院有很多与林徽因有过接触的老老师,对她制作林徽因雕像非常关心。慧因。 “那些年建筑师们异常忙碌,林徽因雕像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工程,但老老师们却满怀感慨地来参与讨论。”
如今,林徽因雕像已静静伫立在西湖畔18年。 “18年来,公众对林徽因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王丽芳说道。那时,人们更热衷于谈论林徽因的美丽。至于她真正的事业和成就,以及她的家国情怀,却很少有人关注。
王丽芳希望改变舆论,所以她选择将林徽因关于“建筑意义”的话放在她的肖像旁边。 “我认为建筑的想法是一个非常大胆和敏感的陈述,而且这篇文字非常优美,这不仅体现了她对建筑的理解,也体现了她的诗歌和写作风格。”肖像旁的文字还介绍了林徽因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建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大学。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观众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她真正的职业生涯上。”王丽芳说道。
“感动”一直是王丽芳的追求。 “设计一定要打动人心,真正建成之后,一定要真正打动人。”林徽因纪念雕像是她力求静中动人的创作效果。
王丽芳的第一个作品是一所小学。她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教学楼,让整个校园像花园一样丰富而富有层次。作品新颖感人,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建国60周年建筑设计奖。
近年来,她还把精力集中在中国古代园林的研究上。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清代的园林,清代以前的园林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人们会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清代园林的样子。”于是,王丽芳深入研究古籍,并手绘出来。精选的明代园林从平面、剖面、场景透视等角度一一呈现和分析,至今已出版《园境——明代五十佳境》册。
王丽芳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她与建筑的缘分始于她家里的一位年长建筑师。她告诉记者,建筑是所有项目中最具艺术性的,因此也是女性参与最多的项目。 “中国活跃着很多女性建筑师,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各大设计院的骨干和领导者,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独特而美妙的事情。”
追求完美
“真的很难想象我能与林徽因的故事产生共鸣。”胡如山说。
胡如珊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读到费惟美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才知道林徽因,但她立刻就被这位中国女建筑师的故事迷住了。林徽因对她影响深远。 “我认为所有学习建筑的中国女性都应该将她视为榜样。”
胡如山非常欣赏林徽因的性格,“她想做的事情都会非常努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她都能创造出成果。”胡如珊本人从学生时代起就想追求完美,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
对于林徽因的价值,胡如山表示,林徽因没有把自己放在行业的框架之内,这让他的视野变得狭窄。除了建筑之外,林徽因在其他方面也非常成功。
在宾大毕业典礼和第二天的庆典上,胡如山朗诵了林徽因的一首诗,“我想让美国观众和建筑师知道,中国有如此高的建筑成就,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具有其他才能的女性建筑师”。
2006年,胡如珊与丈夫郭希恩在上海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 “很多设计的人可能不太关注历史,关注历史的人也不太关注设计,但林徽因等人既追求当代建筑,又追求传统建筑。因为他们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受到启发去做很多事情。”
胡如山接受宾大任命也与林徽因有关。 “当时我也有一些顾虑,但我想到的是林徽因,如果能回到她的学校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我想,走吧。我觉得她确实影响了我,让我接受这一点吧。”挑战。”
胡如珊说,她选择学习建筑是因为喜欢建筑师的形象,觉得建筑是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是一门介于创意和科学之间的学科。
胡如山拥有多年建筑师经验。作为一名女性,她也感到受到了歧视。 “如果只是一些个人偏见,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需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但如果是关于专业能力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用‘追求卓越’作为对策,只要我们把项目做得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胡如山为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30岁到35岁之间,胡如珊当了五年的全职妈妈。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和孩子一起度过的五年比她所做的任何项目都更有价值。但她身在其中,一方面身体疲惫不堪。她每天一边忙着照顾三个孩子,一边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那时的她已经硕士毕业,看着身边朋友的事业一步步进步。我不禁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之前的书都白读了吗?”
谈起这段时期,胡如山说:“我觉得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我想给年轻女性提建议,我想说,这个选择最终是你自己的。”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受到社会或周围人的影响,因为你必须一生承担这个决定。”
“别把它扔掉”
来自中国湖北的女性吴导与林徽因一起获得了建筑学学位证书。
吴导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的三个学期里,所有课程的成绩均为A或A+。她告诉记者:“这相当于满分了。”
毕业典礼前一天晚上,吴导收到了建筑系主任胡如山的邮件,得知自己获得了高级建筑设计优秀设计奖第一名。该奖项是在综合考虑优点分和组合后颁发的,也代表了学院对吴道设计作品的认可。
吴导六岁时,尝试在电脑上建立一个虚拟城市。她通过单人游戏学习建造房屋、装饰室内和创建城市。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我在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设计以及各种软件使用方面的启蒙”。高考结束后,吴导以624分的成绩坚持将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我无法承担转学其他专业的风险,所以我愿意用比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出20多分的成绩来交换。”稳步进入建筑领域”。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对建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我现在觉得建筑可以作为人类表达思想的载体。当我做建筑的时候,我表达了自己,甚至治愈了自己。”
能够和林徽因一起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建筑学学位,吴导感到高兴和兴奋,“一百年前,林徽因不被允许学习建筑。一百年后,我们观众一半是女性和她一起获得了建筑学学位”。
吴导出席毕业典礼。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费惟美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传》中提到“富有创造力的徽因,往往先画一张草图或建筑图,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或完善。一旦有更多的变化,好的想法将会被彻底抛弃。”这个细节给吴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他对截止日期的‘蔑视’与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二学期,期中答辩的前一天晚上,吴导因为他由于对自己的设计不满意,志摩暂时推翻了一切,但第二天他仍然提交了全新的设计和完整的图纸。
毕业典礼上,当吴导听到院长说“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时,他感到很失望。庆幸的是,下一句话是“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身后。”因为类似的话她听过太多了。她说,这句话通常出现在上台领奖的男士致谢词中,但她并不想受到这样的赞扬,因为“我希望能够亲自探索那些更重要、更雄心勃勃的命题”。
目前,吴导在一家主要从事医疗项目的建筑公司担任建筑设计师,同时准备建筑师执照考试。 “这几年建筑市场不太好,很多人想转行,但我还是想继续从事建筑行业。”
王澜认为,建筑所培养的对美与空间的感知、城市规划所提供的系统化思维方式、景观学所追求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将成为学生永恒的学术基础和精神源泉。无论他们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用一首诗来鼓励你不要放弃你在这里所拥有的。”毕业典礼上,胡如山用英文朗读了林徽因的诗《别丢掉》。 “别丢掉/这把过去的激情/现在如流水/轻轻/在寒冷的山泉底下/在黑夜里,在松林里/像一声叹息/你还是要保留真情!/和明月一样/一样的满山灯光/天上的星星/只会让人消失/悬如梦/你要求黑夜回来/你还是要相信那句话——/山谷里有回声。” (记者刘梦妮实习!罗玉茹、李泽一亦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