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07 10:16作者:小乐
“第三代诗”代表人物于坚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本套散文摄影集《密西西比河某处》分两册,一本是摄影集,一本是散文集。这两本书装在一个“盒子”里。当你拿出书的那一刻,你就打开了作者独特世界的大门。
相册独立存在。每张图片都附有几个简单的句子,并不复杂。在打开这本相册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份异国的旅行记录,一种永久保存我用相机一点一滴走过的路的方式。但事实上,他拍的都是最普通的人和物。在地铁里,他记录着来来往往的身影;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他记录了别人的脚;还有废弃的房间、“一间房的学校”等。正如于坚自己所说:“通过照片,我告诉读者我所看到的、我所想的、我所思考的、我所记录的。——我对世界的看法。除了文字,照片也是于坚通过这种形式让我们通过他的眼睛和耳朵感知到他希望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说起这本散文集,我还是第一次读于坚的作品。他的诗歌还穿插着散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口语化、平民化、直白。和我之前读到的《朦胧学园》明显不同。通过《在路上》的形式,让我们和于坚一起观看他所经历的人和事。不是那些华丽浮华的文字,而是简单却更感人。虽然这份记录被带到了国外,但我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印记却从未被抹去。 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文化对我们文化影响最大的时期。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但在于坚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诗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云南和纽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在他的笔下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密西西比河贯穿美国南北,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地方。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人,于健对纽约这座城市的访问是一次新旧碰撞,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当于坚踏上密西西比河的土地时,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自己热爱诗歌的一个梦想。那片土地是他爱上自由时所向往的地方。但从他的字里行间,仍能感觉到,即使身处那片土地,仍难掩对云南的向往。阅读这本摄影随笔集,看于健讲述他的过往记忆。他的文笔没有复杂的冗余,他的诗歌直白白话又犀利。他的黑白摄影让我们更加关注照片的细节。通过散文、诗歌、摄影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在书中洞察普通人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本质。
#头品书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