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07 10:55作者:小乐
“林家”三女在颐和园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布加勒斯特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中,有一个家庭被孔子师生亲切地称为“林家”研究所。 “林”一家是地道的罗马尼亚人,与波士顿大学孔子学院关系密切。我的母亲梅丽丹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外语系,主修中文。她是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也是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白洛米教授的得意门生。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有趣的讲课让她爱上了汉语。
“汉字优美和谐,音调变化如音乐,那些充满古代文明气息的中国诗词文章,让人读后唇齿留香。”梅利丹说道。她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传递给了她的三个孩子。每天晚上,她带着孩子们说中文、学汉字,用美丽的中国故事和儿歌装饰温馨的夜晚。在梅里丹的引导下,孩子们都成了小“中国迷”。 2015年,梅丽丹决定让孩子们到波士顿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她回忆道:“那天,我左手牵着大女儿,右手牵着二女儿,背上还背着两三个月大的女儿,就像中国妈妈回国一样。”放假的时候去她父母家。”
三个孩子的中文名字“林娜”、“林安”和“林莉”结合了罗马尼亚语发音和梅里丹对他们的期望。 “林”出自王维的名言“深林人不知,明月照人”。
梅丽丹还为孩子们制定了详细的“家庭汉语教学计划”,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包括让孩子们通过广泛阅读了解汉字的演变、语法规则,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两姐妹主动教妹妹林莉学习中文。给妹妹读中文睡前故事是他们最期待的晚间活动之一。
及时引进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品尝中国美食、观看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临摹字画、制作各种中国手工艺品,让他们体验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Meridan精心营造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产生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愿望,而“去中国”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回报。
为了这个梦想,孩子们努力提高汉语水平。 8岁的林娜仅用一年时间就通过了中小学语文考试(YCT)一级至四级的全部考试。
如今,“林家人”已经三次来华,每一次都让他们难忘。去中国读书,长大后成为一名翻译家、作家,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共同理想。他们期待用自己的努力,向罗马尼亚民众传递中国文化,书写他们向往的中国。
林娜很喜欢“人海有知音,天涯海角亦是邻居”的诗句。 “语言是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沟通的纽带,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未来罗马尼亚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林娜说道。
12岁的林安喜欢读诗。她认为诗歌是人们最深层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超越种族和文化。
“我能感觉到,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比湖还深。诗词穿越了千年,将我和李白、古代和现代、中国和罗马尼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感人的共鸣啊。”是。”林安说:“我想学好汉语,然后写诗。我相信中国文学的内涵也会在我的写作中生根发芽,与罗马尼亚文学精神一起成为我写作的独特语言。”我的灵魂。”
林莉妹妹的愿望简单而纯粹。她希望自己能像姐姐们一样懂中文,看懂《西游记》和《哪吒》动画片,学习更多的汉字,自己读中国神话故事。目前,她最大的愿望是今年能去中国过生日。 “我想和很多中国人说话,和姐妹们一起吃糖葫芦。”林莉认真地学着“北京腔”。
孩子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2022年“汉语桥”世界中小学生中文比赛中,三个孩子均取得了好成绩。林安更是代表罗马尼亚赛区参加了全球总决赛,并获得了团体冠军。
孩子们的汉语学习之路依然“漫长而艰辛”,但在妈妈的帮助和理想的感召下,他们正在一步步前行。
(作者周玲玲是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周菲菲是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