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08 15:25作者:小乐
如果有人问: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是哪一次?
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认知范畴和情感倾向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著名”的不同定义。
但如果问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刺杀事件,答案几乎肯定是公元前44年发生在罗马元老院的刺杀事件。
——世界最强大国家的铁腕领袖凯撒当场身亡,随后战火在罗马横跨亚非欧的广阔土地上燃起,数十万罗马人死亡。几个邻国的命运骤然改变。亚洲的帕米尔帝国躲过一劫,凯撒情妇统治下的埃及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除了这些明显的直接后果外,暗杀事件还以更微妙的方式影响了世界。
本书《凯撒之死》讲述了这段波澜壮阔、令人叹息的历史。
作者巴里·施特劳斯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学教授。有人评价他的历史作品不仅严谨而且有惊悚片的节奏。
我同意这个评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读惊悚小说的紧迫感。书中对史料的严格注释和50页的参考文献堪称作者严谨治学的证明。
1 凯撒的野心与依靠在刺杀之年,即公元前44年,信奉共和与自由的罗马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险。
年初,凯撒被元老院尊为罗马之神; 2月,凯撒被参议院任命为终身独裁者。
这是罗马第一次将活人尊为神。这也是罗马首次出现终身独裁者的官方职位。
这粉碎了共和信徒对凯撒最后的幻想和期待。很多人都暗自期待或者幻想着凯撒此时能够像苏拉一样退役。
终生的独裁者,距离君主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凯撒显然不愿意就此止步。
他拒绝按照传统礼节向元老们进贡,对受老百姓爱戴的保民官进行无情的惩罚,在公共场所穿着君主的衣服,大谈君主制的好处……
虽然他以人民的名义公开拒绝了亲信向他献上的王冠,但谁知道这是否又是他旨在考验人民的表演。
在凯撒的不断挑衅下,罗马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共和制度岌岌可危。
然而,凯撒的诱惑并不总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反馈。
毕竟,400多年前,罗马人因为无法承受不受限制的王权而选择了共和制;而且,历经400年,共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元老、贵族还是平民都不愿意这么做。接受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皇帝。
简而言之,反对凯撒继承王位的罗马人远多于支持他的罗马人。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推断前者的“声音”一定会压倒后者。
由于凯撒手中握有大量军队,在军队的威逼之下,前者常常不敢出声,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发出支持的声音。
凯撒有使用军队恐吓罗马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先例。罗马共和国和信仰共和的罗马人民已经忍受了这种让共和制度蒙羞的事情了60年。
说起来,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7年发生的马略改革。那次改革使罗马军队走上了职业化(至少是半职业化)的道路,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同时,也有效免除了普通公民(公民)的兵役义务,让他们可以专门从事生产。这反过来又大大提高了罗马的生产力。
然而,缺点也由此产生。
职业(或半职业)军队效忠的不再是罗马这个国家,而是效忠招募他们的指挥官。
更为严重的是,普通公民(公民)因免服兵役而逐渐“弃武”。他们失去了祖先“拿起武器成为战士”的勇气。
四百年前,他们的前辈可以放逐国王,并将效忠国王的军队控制在城墙下。马略改革后,罗马人民只能目睹和忍受一次又一次军队的“欺凌”。在职业军队面前,他们即使拿起武器也是脆弱的。
罗马的真正权力不再掌握在元老院或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军队手中。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而凯撒不仅知道这一点,而且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从他成为高卢总督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利用利益、荣誉和个人魅力来笼络军队,打造一支忠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执政官、独裁者、终身独裁者,凯撒在权力阶梯上攀登的每一步都以军事活动为标志。
种种迹象表明凯撒有成为国王的意图。他没有在公元前44年成为国王,主要是因为他在几次审判中总能听到反对的声音。
凯撒不想成为一个仅靠军队支持的皇帝,他想成为一个受所有人敬仰的皇帝。
凯撒计划于今年3月18日亲自率军远征亚洲的安息帝国。
凯撒可能认为,将安息帝国变成罗马的安息行省,就能让罗马人民接受他从终身独裁者到皇帝的最终转变。
不幸或幸运的是,这个机会始终没有到来。
在预定远征日期的前三天,即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元老院内被刺杀,他的帝国梦当然也随之破灭。
2 刺客的私欲与正义。刺客的动机甚至个人道德一直是当时和后世(包括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支持他们的人称赞他们不惧强权,为国家消除暴力,而反对者也说他们卑鄙奸诈。
《凯撒之死》一书的作者似乎无意卷入这场争论。该书没有直接评论刺客的个人道德或动机。相反,它介绍了几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这些历史学家的背景。他还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公元前44年左右几位大刺客的事迹和地位。
历史学家在讲述历史时总是带着自己的思想甚至情感。这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充满了叙述者的思想甚至一点情感的历史更加温暖。
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施特劳斯的一些观点。他并不认同很多历史学家对刺客的黑白分明的“判断”。在他看来,刺客们既有私欲,也有正义,不能一概而论。
凯撒之所以能活下来,可能是因为策划和实施刺杀的关键人员都是他平时信任的人,其中之一还是他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
而且,如果考虑到这些刺客曾在圣殿里宣誓效忠凯撒,指责他们卑鄙奸诈也不为过。
这六十多位刺客之中,有两位主谋最为出名。
一位是马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以下简称布鲁图斯),他有一位深受罗马人民爱戴的显赫祖先。四百多年前,正是他的祖先动员罗马公民流放国王,建立了共和国,并在随后保卫共和国的战争中作为执政官英勇牺牲。
布鲁图斯本人是一位相信共和主义和自由的哲学家和演说家。当然,他也深谙灵活性和处世之道。因此,在凯撒与庞培战斗的关键时刻,他原本在庞培阵营的他“叛逃”到了凯撒一边。
公元前46年,布鲁图斯成为该省的总督。公元前44年,凯撒许诺他担任今年的首席法官,并在三年后担任执政官。他仕途的顺利与他难以启齿的身份息息相关:他是凯撒情人的儿子。
另一位著名的主谋是德西姆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阿尔比努斯(Decimus Junius Brutus Albinus,以下简称德西姆斯)。他也是罗马共和国创始人布鲁图斯的后裔,他也经常自称是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布鲁图斯的后裔。然而,世界似乎不太认可它。也许他属于这个家庭的“旁系”。
和布鲁图斯一样,德西姆斯的母亲也是凯撒的情人。
与布鲁图斯不同,他从二十多岁起就开始追随凯撒。在刺杀之前,他已经是“凯撒集团”的三号人物了。在凯撒的遗嘱中,德西姆斯被列为第三顺位继承人。
乍一看,如果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似乎没有理由刺杀凯撒。
毕竟,刺杀凯撒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刺杀失败,他们必死无疑;如果刺杀成功,他们被杀的概率还是更大,因为罗马城外驻扎着一支忠于凯撒的军队;就算他们运气再好,如果刺杀成功,他们活下来,他们的力量又能增加多少?
这次刺杀还有一个“诡异”之处,就是参与刺杀的长老有六十多位。这是一个很难保密的数字,但还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正因为能够严格保守秘密,60多名参议员的刺杀动机就不能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因为,如果考虑到自身利益,利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决定就是向凯撒背叛阴谋,而不是严格保守秘密,参与刺杀。
既然不是为了私欲,那就只能是为了正义,保卫共和国!
这就是许多人,包括许多历史学家为这些刺客辩护和赞扬的逻辑。
《凯撒之死》提醒我们,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历史事实是:这些刺客并不在3月18日的出征名单上。
如果3月18日的远征是凯撒的封王之战,那么这些刺客都没有机会成为凯撒的“长臣”。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已经被凯撒抛弃了,或者至少是疏远了。
在君主制度下,被君主抛弃,往往不仅预示着你会掉头发,而且还可能会失去肩膀上的头!
布鲁图斯和德西姆斯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险。
无论谁面对这种危险,都可能怀念共和的温暖,鄙视君主政体的残酷。
也许这就是刺客们的遭遇,他们对个人命运的恐惧激发了保卫共和国的正义感。
私欲与正义之间没有必然的冲突。
应该说,刺客的动机既是自私的,又是正义的。然而,历史有时是不公平的。它常常会放大一些人的正义和另一些人的私欲。
比如,后世的人们常常将布鲁图斯誉为保卫共和国的大英雄,而将德西穆斯视为奸诈的小人,尽管后者“背叛”的次数较少,“保卫共和国”产生的力量较多。
3 屋大维的勇气和毅力我曾经认为屋大维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是凯撒的意志让他成功了。
《恺撒之死》 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
刺杀事件发生后,罗马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原凯撒集团、刺客集团的主要成员以及共和党参议员等势力握手言和。共和国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然而,当凯撒的老兵涌入罗马时,这种和平很快就消失了。
—— 凯撒集团前二号人物安东尼试图利用这群元老来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共和党参议员和刺客也开始怀疑和指责安东尼。
安东尼、布鲁图、德基姆斯等强者纷纷离开罗马城,各自集结军队互相攻击。汹涌的暗流,终于汇聚成一道巨浪。
正是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中,屋大维得到了凯撒的死讯和凯撒遗嘱的内容。
根据凯撒的遗嘱,屋大维可以继承凯撒四分之三的财产,并使用凯撒的名字。
使用凯撒的名字,换句话说,就是作为凯撒养子可以获得的权力。
不过,考虑到当时罗马的动乱,这份遗嘱不但不能保证他获得如此的财富和权力,还可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导致他的死亡。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屋大维的母亲给屋大维发了一封紧急信,要求他赶紧回国并放弃继承权。
当时屋大维只有18岁。他正在阿波罗尼亚港等待他的叔叔凯撒。他想跟随叔叔远征帕提亚,向叔叔学习战术。
叔叔遇刺的消息震惊了奥克塔维安,他不可能不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但他又不愿意放弃一次立业的机会。
于是他招募了一支军队,向罗马进军,沿途以凯撒的名义收编了凯撒的旧部队。严格来说,他的招募行为严重违反了罗马法,是叛国重罪。
然而,为了对抗安东尼,共和党参议员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通过授予他公职来制裁他行为的合法性。
也许这些元老们试图拉拢屋大维,因为他们认为年轻的屋大维比狡猾的安东尼更容易驯服。
有人看出了这个年轻人的危险,刺杀主谋之一的布鲁图斯警告元老院要小心屋大维,但这并没有引起元老院的警惕。
屋大维开始像猪吃老虎一样。
他首先站在共和党和刺客一边,但后来拒绝与共和党合作对抗安东尼。
当他召集凯撒的老部队时,他看着共和党人和安东尼互相吞噬。当共和党和安东尼都失败时,他选择与安东尼联合。
共和军被消灭后,他向安东尼挥剑。
经过近二十年的内战,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比凯撒更残暴的统治者。即使内战结束后,他仍然以给养父报仇为名,继续大肆杀戮。
然而,他对养父凯撒的感情和忠诚似乎经不起太多审视。内战期间,他与杀害他养父的敌人讲和;而在倒台后的杀戮名单中,不仅有凯撒的忠实部下,还有凯撒的私生子——凯撒里昂。
屋大维的疯狂杀戮,只是为了铲除异己,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尊为奥古斯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将这一年视为罗马帝国的开端,屋大维当然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4 逆潮流者的命运与荣耀我们常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顺者昌,逆潮流者亡。
回望公元前44年的罗马,经历了60年的军事强人统治,帝国主义的车轮似乎势不可挡地滚滚而来。
无论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私欲,这群逆势而行的刺客,都注定会粉身碎骨。这就是逆流者的下场。
他们杀死了想当国王的凯撒,却创造了更加凶残的奥古斯都皇帝。
那么,这一次逆势而上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难道凯撒、刺客、以及为他而死的数十万人的鲜血都白流了吗?
在书《恺撒之死》的最后,作者施特劳斯讨论了这些问题;在“后记”中,本书的中文译者苏千惠先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都认为,这次刺杀行动不无“积极意义”。
对于后来的很多野心家来说,这次刺杀是一种宣言和警告:即使你强大如凯撒,如果你敢当国王、当皇帝,也会有人杀你!
后来的屋大维其实并没有完全忽视这个警告。
虽然后来的历史学家普遍将屋大维称为“皇帝”,但这其实并不准确。
事实上,屋大维和罗马帝国的其他“皇帝”都不敢称自己为君主。他们只是称自己为“凯撒”。尤其是屋大维,他一生自称是共和制度的信仰者、共和国的捍卫者。
这次刺杀挽救了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丝尊严。
而且,如果考虑到公元前44年左右世界上普遍实行的君主专制政体,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刺杀为人类保留了共和自由思想的火种。
这些悲壮英雄和凡人的鲜血没有白流,后人将铭记他们。《恺撒之死》是两千多年后的人们为他们写下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