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13 10:31作者:小乐
2024年3月19日晚,西宁特钢股份有限公司(*ST先钢,600117)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16.86亿元。与去年的亏损-11.51亿元相比,算是扭亏为盈,这应该是个好消息。
不过,市场并未给出积极反应。公司于3月20日、3月21日连续两日跌停,开盘即跌停。市值蒸发10.09亿元。投资者非常不尊重。
原因似乎很简单。据公司董事会3月21日发布的公告,有媒体报道称,公司2018-2023年年报中一项数据存在错误。年报披露的《分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主要经营情况》显示,中和钢铁营收同比变动分别为26.8%、24.46%、13.93%、22.74%、-60.88分别为-106.44和-106.44。 %,但媒体记者报道,根据公司披露的钢铁营收合计,计算得出的数字分别为36.61%、35.99%、16.19%、29.44%、-37.84%、-51.56%,这意味着:公司数据存在明显错误。
媒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算盘是正确的。公司迅速通过自查核实,得出“同比变动数据计算错误”是由于“财务人员疏忽、增长率公式基数选择错误”造成的,随后进行了相关数据处理2018年至2023年,经过自查纠错,不仅仅是保税钢材,还有房屋销售收入、物业服务收入、碳保税钢、焦炭及化工产品、铁粉、球钢、不锈钢、合金钢、碳钢工业钢材、石灰石、弹簧钢、块矿等产品,相关比例变化都是错误的。
媒体的报道非常及时,上市公司的自查、核实、纠正也非常快。公司表示,相关年报中各年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净利润等其他重要数据不存在错误。重要数据没有改变。这只是“计算同比变化幅度数据时出现的错误”。也就是说,计算变化幅度的公式的分母本来应该是“上一年的数字”。然而,由于“财务人员的粗心”,“在公式设置中变成了除以今年的数字”,这是一个“小错误”,但投资者的10个小目标却没有了。
上市公司对公告中的错误表示歉意,并表示公司将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定期报告的编制和审核,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避免类似错误。
监管机构也迅速做出反应。 3月21日,公司公告称,已收到中国证监会青海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并向公司及周某发出警告信。周先生担任该公司财务总监。监管部门认为他违反了规定。对此事负主要责任。此外,上交所还就公司2023年年报信息披露问题发出监管问询函,提出为方便投资者了解公司年报,公司需披露债务重组募集资金及还款情况,年报中披露的固定资产减值情况。将就多个问题进行额外披露。
财务报告是决策的依据。一个对上市公司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至少会引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快速反应和高度关注。
在会计理论中,通常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其中,受托责任更多地来自企业内部,强调“管理者”受“资源委托者”的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更注重“监督”和“评价”的职能;而从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决策往往是有用的,不仅为股东等“资源委托者”提供信息,还为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公众以及其他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与企业有密切的关系,为决策提供信息。
*ST西钢披露的《关于媒体报道相关事项自查情况的公告》 《关于收到青海监管局警示函的公告》 《关于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函的公告》中,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从逻辑上讲,公司年报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力求真实、可靠、完整,有利于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信息。 “千里之堤,可决蚁巢。”即使公司财务报告中出现一个很小的数字错误,也可能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错误。 2023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分析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时,按照主营业务按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对收入和成本进行分析。据分析,“子产品”表中列出了一项名为“联合钢材”的营收项目,金额为33.31亿元,较上年下降106.44%。公司营业收入仅为46.56亿元,这意味着联合钢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1.54%,可以算得上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从公司营业收入来看,损益表披露的营业收入下降了36.33%。如果和杰钢铁的收入下降超过100%,对于公司“回归主业”来说将是不利的消息。
我们来看看这个错误是如何被发现的。就是“媒体报道”,可见现在的媒体记者“眼睛是雪亮的”,及时发现了存在了六年的错误。或许记者发现这个比例有点“反常”,与公司整体营收变化不一致,于是他对和杰钢铁历年营收进行了统计分析,很快就发现了同比变化的误差。和杰钢铁的收入。公开报道也迅速引起了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很短的时间窗口内,并没有出现其他异常因素。 *ST西钢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破跌停。一定程度上与记者发现的产品同比变化幅度计算错误有关。这个数字自2018年以来就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它多年来一直是错误的,但却逃过了数百万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投资者甚至专业分析师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在大家眼中并不是报告的关键信息。
但当媒体指出数据计算存在重大错误,上市公司及时自查更正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次跌停,也说明这个数字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媒体报道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显然,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管理层讨论分析》中的一小部分错误却导致了股价的大幅下跌,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决策的有用性。这说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还包括媒体等监管者。媒体报道能够引起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关注,表明上市公司监管已初步形成协同共治特征。对于*ST显钢和受到警告的财务总监周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设置计算公式等低级错误。
从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效的决策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规范。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委托者,决策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识和技能,比如如何阅读财务报告,如何通过财务报告看到公司未来的前景,如何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决策。自己的投资。而投票决策也变得更加理性,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何培养一双“聪明的眼睛”,及时发现公司的错误,避免自己的损失。
倾听并理解。该媒体称,该公司的数据计算存在重大错误。上市公司自查认为这是“公式设定错误”,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收、利润、净利润等重要数据并未发生变化。所以呢?这是投资者眼中的“重要”数据,值得反思。
此外,年报发布、媒体质疑、上市公司自查自纠、青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几乎在两三天内同时发生,表明年报确实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应谨慎对待年报信息披露。包括财务负责人在内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不存在低级错误只是最低要求,还应该对年报信息有更好的洞察。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补充披露信息,为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年报提供指导。例如,公司2023年因执行《重整计划》而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金额为45.98亿元。这个数字的计算过程和依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例如,公司长期应付款余额仍为21.86亿元,主要为偿还重组保留债务金额。公司计划如何偿还?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及经营性现金流未见改善。当债务为负、融资能力堪忧时,如何化解后续偿债压力、充分提示风险,也可以为决策者如何解读报表提供有益提示。
信托责任的概念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决策有用性的概念更多是从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表明财务报告是用来提供有用信息的。媒体等公共监督机制,证监局、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债券、股票持有人等投资者都是决策者。需要关注年报信息披露的质量,不断训练和发展自己的判断力。签署财务报告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做到勤勉尽责、诚实守信,通过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为决策者的理性决策提供帮助。
(本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会计世界》系列第60篇。作者袁敏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兴趣包括:内部控制、信用评级、等出版物包括《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