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8-14 05:09作者:小乐
小家书店
19世纪末,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男子活跃在欧洲文化舞台上。他经常出入欧洲外交界、文化界的沙龙,并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语写了很多作品,是第一位在西方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他就是——陈继同,清末外交官,曾朴的法语导师。
陈继同的文章《中国的商业教育》说明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概念,那就是中国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系统化、专业化的商科教育体系,中国人也没有商科教育的传统和理念。他认为,中国的“商业教育”本质上只是对商业从业人员的一种内部技术培训以及内部操作规则的适应和遵守。中国的“商科教育”历来是一种依附于职业的规则导向,很多很难成为高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陈继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商业意识。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使得商科教育始终处于主流教育体系之外。那么,中国的商科教育真的像几百年来一样,没有任何专业性和系统性吗?
事实上,晋商、徽商已经形成了系统、有效的商业教育体系。
例如,晋商对管理者的考核主要侧重于其对宏观形势的把握能力。山西著名商人李红岭以“韦芬芬”为首经营银行40年。曾任卫奋丰银行北京、上海、汉口等分行行长。他认为,做生意如打仗,每场战斗的成败都取决于它。往往取决于作战思想和策略是否正确。李红玲《同舟忠告》一书中强调,“经理在聘用经理之前,蔡东会对这个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他或她有所建树,善于攻防,多才多艺,多才多艺。”
徽商更看重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对应聘者的财务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是所谓“投钱而授诸计者,必成”(注:引自《太函集》卷三十七)王道琨,明代安徽省歙县出身商人家庭。道光年间,后读书为官,官职为南京工部主事、驻京户部江西司主事、兵部参谋社事司主事。他因大量阐述徽商的经营哲学而著述《太函集》,被后世徽商奉为经典)。此外,心机、节俭、自律也是徽商选拔管理者的标准之一。徽商后裔、清代经济思想家王懋音在《条奏部议银票银号难行折》中说:“对于商人而言,能创建和维持事业的人,必须有心计,勤俭节约,勤奋,才能日日夜夜地参与其中,就会导致失败。”
此外,晋商、徽商通过实践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培训和考核选拔人才。例如,山西商人主要选择同乡人,条件近乎苛刻,没有住宿的可能。李维清《山西太谷银钱业之今昔》中记载:晋商选拔人才时,“年龄须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以下,身高须五尺以上,家世须清白,五官端正,不得语言要清晰,动作要灵巧,习惯礼貌,不怕远行的人才合格。”这个规则几乎成为了想要接受商科教育的人在“预商科教育”阶段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质的前提,也可以看出商科教育本身。商科教育不提供但要求这些先决条件。
可以说,晋商、徽商的商业教育体系受到传统文化、信用文化、移民文化的影响。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们被宣告解体,不复存在。
肖一飞
职业作家、独立学者,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民国达人录》等十余部作品。
肖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