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精准发力 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更新时间:2024-03-09 12:07作者:小乐

奋斗百年,扬帆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张伟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首批扶贫普查结果显示,所有贫困户实现了“两忧三保障”,即衣食无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有保障安全也有保障。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7.5亿人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中国的扶贫法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强领导是基础,抓精准是本质,加大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带动是基础。这些都是在我们伟大的脱贫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说。

消除绝对贫困

对于来自贵州省安顺市的小黄来说,2020年的开端非常特别。他乘坐免费航班去上班。

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他和安顺市其他154名农民工乘坐专机来到青岛,开始了2020年的农民工生活。安顺市积极对接东西部扶贫合作城市青岛,组织45家企业为安顺市提供就业岗位1065个。

同样被政府派去上班的还有湖南省娄底市的小徐。他已经比小黄先开始工作了。 2020年2月24日,湖南首趟“点对点”直达高铁列车——G9628次从娄底出发,接驳农民工返湖北务工。 456名娄底农民工,其中1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乘坐这趟专列返岗。

政府利用专机、火车免费送贫困户外出务工,调动他们全年的积极性。

安徽省阜阳市大徐村村民韩大姐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她已经50多岁了,还有年老体弱的母亲要照顾。 “家里经济负担很重,想工作却又出不去。”韩姐说,幸运的是,村里引进了“扶贫工坊”。

对于韩姐来说,在车间做一些缝纫、贴标签的工作简单易行,也解决了困扰她很久的问题。 “当农民有种地收入,又当工人有工资,这种足不出户就能脱贫致富的生活,让人感觉生活很精彩。”韩姐说道。

家住江西省宁都县堆房乡板井村的廖竹生,不仅实现了从贫困户到电商能手的跨越,还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廖竹生生来双手残疾,不能举重物,家境贫困。 “我家有六口人,其中三人是残疾人。”廖祝生说,“但我们家并不缺少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

2014年,廖竹生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政府为贫困户提供电商扶贫、资金、政策、智力等多种支持和帮助。 2015年,他参加宁都县免费电商培训班后,在政府资助下开了一家网上布鞋经销店,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6年,他在15万元贴息贷款的帮助下,找了四位合伙人组建励志园,组团创业,种植脐橙。采用“电商团队+种养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周边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廖祝胜的创业团队成员已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16人。他们成立了两家电子商务公司,并与120亩脐橙、柚子果园、50亩茶园、500亩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建立了产业联盟。营业额100万元以上,利润30万元以上。

这些小故事汇聚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扶贫实践。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据介绍,按照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高于农村全国居民。增速为0.2个百分点至1.7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精准是中国扶贫经验的关键词。去年12月举办的“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分享了“中国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经验。

建档立卡,解决谁养谁的问题。国家制定贫困认定标准和程序,组织基层干部群众通过农民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方式进行贫困认定,对认定不准确的,及时剔除,及时纳入新的,完整记录贫困和援助的原因。完善扶贫措施和扶贫效果,建立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贫困数据从村到户到人。

选拔村干部,解决谁来供养的问题。从县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员,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超过300万干部参加,每年留守值班人数近100万人。这些干部与贫困村有着密切的联系。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运筹帷幄,走出贫困之路。

推行分类政策,解决如何支持的问题。根据贫困成因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帮扶需求,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90%以上的贫困户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70%以上的贫困户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工资收入与生产经营收入的比重贫困人口逐年增加,转移性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所有贫困村都通了硬化路、公交车和邮路。超过2900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彻底结束了干旱缺水地区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实施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为超过4000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餐,及时鼓励因贫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救治19名以上贫困儿童。百万贫困大病、慢性病患者,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小病。不必离开家乡,患常见病、慢性病不必出县,大病基本生活有保障。实施搬迁、危房改造和生态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近1000万,完成2493万贫困人口危房全部改造,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7450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如何脱贫问题。中国的扶贫标准可以概括为“一、二、三”。 “一”是指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二”,就是衣食无忧;“二”,就是衣食无忧。 “三”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达到这一标准后,将通过民主评议、入户核定、公示等程序实现脱贫,实现政府认可、贫困户认可、社会认可。

建立防止返贫、解决稳定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国将从2021年起设置过渡期,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为脱贫群众提供支持。建立不稳定、脆弱贫困户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提前采取精准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新贫困。

有效对接乡村振兴

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停止。

要按照党中央要求,把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推动脱贫政策、措施、工作体系逐步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出现大规模返贫,确保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据了解,2021年政策总体保持稳定,投资不减少,援助队伍不撤。各级财政投入必须符合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保障良好衔接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开展贫困县、贫困村、脱贫人员监测,及时发现不稳定户、及时帮扶。容易陷入贫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工作,加强产业支撑和就业帮扶,确保他们安居乐业、就业创业、逐步致富。加强民意民智支撑,鼓励引导脱贫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同时,创新扶贫工作将更加规范和完善。加强扶贫资产、扶贫小额信贷、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贫公益阵地、扶贫车间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坚持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做好政策衔接、产业帮扶抓好衔接、就业帮扶抓好衔接、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衔接、公共服务提升抓好衔接、重点县抓好衔接、考核抓好衔接。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为您推荐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国防返贫监测会覆盖哪些人?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其中提到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那么,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防返贫监测又具体会覆盖哪些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原国务院扶

2024-03-09 11:58

知己知彼——美国人口(美国人口的)

在1880年到1900年间,美国的城市人口比率从28%上升到40%,1920年达到50%,部分是由于欧洲移民的缘故。在1890年后,美国的农村人口由于机器化的普及使得农民的工作被机器取代而移居到城市的影响成垂直下降趋势。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在

2024-03-09 11:48

中国有14亿人,美国有3.3亿人,为什么美国的消费能力更强?(美国消费力为什么很强)

多年来美国一直稳坐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2019年美国的零售额约为4.9万亿美元,光消费就占据了美国GDP总量的70%。3.3亿人口的美国,在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然比中国还高出了2700亿美元左右。为什么中国消费力看起来远不如美国

2024-03-09 11:37

美国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最新统计出来后,国人看后直呼“不可能”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那么你知道美国现在有多少中国人吗? 最新统计结果出来,很多国人在看后直呼“不可能”。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在美国生活?而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呢?沸沸扬扬的美国移民问题又该何去何从?美国现在有多少中国人?2023年的美国

2024-03-09 11:28

美国最新人口研究出炉,“白人为主”态势将在Z世代终结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以白人为主”的时代将在该国“Z世代”终结。另有学者表示,尽管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但白人“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据美国《国会山报》8月7日报道,根据一项针对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最新研究,“Z世代”(Generation

2024-03-09 11:19

美国人口也要撑不住了,但时间比我们晚六十年?美国人口什么时候超过英国

我们的人口自去年开始下降,接下来下降的速度会超出许多人的一般预料,之前我曾做过一个测算,如果按照当下的总和生育率1.09来看,哪怕是未来不继续滑坡,我们的人口也会下降的非常厉害。按照预测来看,假设未来我们继续按照当前的总和生育率1.09,同

2024-03-09 11: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