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3-10 12:10作者:小乐
分析思路的形成,为什么会想到旋转变换?
老师给学生讲解题目,当然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很愉快。普通班级的学生听完老师的题目后,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即使这些理解的学生也永远无法完全理解该主题。当面对同类问题时,不能保证你的思维不会受阻。
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办法让老师讲课的话题真正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呢?
例子
如图,O为ABC内一点,OBC=60,AOC=120,OA=OC=13,OB=1,则边AB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
分析:
由于图比较简单,而且已知的条件都包含特殊的角,所以从这些条件出发,我们先看看哪些边可以很容易找到。以此为起点,观察OBC。在这个三角形中,两边都是已知的,并且一个角也是已知的。要知道,特别是这个角是特殊角,构造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非常容易的,所以不妨从O点到BC点画一条垂线,如下图:
在左边的BOE中,我们可以找到BE=1/2,OE=3/2,那么在右边的COE中,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找到CE=7/2,所以BC=4.
这个时候一般都会遇到障碍。注意一对等边OA 和OC。他们的角度是120。 OA可以看成OC绕O点逆时针旋转120,OC所在的如果已知BOC的三边,是否可以将整个BOC绕O点旋转120?如下所示:
将B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120得到D点,连接BD、OD、AD。显然BOCDOA,ADO=OBC=60,而BOD是一个顶角为120的腰三角形,所以它的底角ODB=30,正好ADB=90,所以在RtABD中,我们可以尝试求出AB的长度。由旋转可得BC=DA=4,对于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为腰长的3倍,故BD=3,AB=19勾股定理。
既然刚才思考过程中涉及到轮换,那么是不是一定要从OC轮换到OA呢?不一定,我们也可以将OA旋转到OC,然后相应旋转AOB,如下图:
只是改变了方向,解决方法和上面的方法一模一样。
反思解决问题
这道题,作为老师,在解题过程中自然会想到轮换。毕竟自己积累了比较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问题条件也比较明显,很容易引发轮换的想法。例如,120角的两边相等。即等腰三角形。事实上,基于等腰三角形的旋转变换还有很多。也就是说,在完成类似的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后,我们要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将等腰三角形与旋转变换联系起来,并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一个印象如何成为后续的思路?也许变体训练是一个好方法。我们追求趁热打铁是对的,但热气却无法冷却。布置作业时,不能受章节内容的限制。以旋转变换为例。八年级学习了它之后,在以后的所有作业中,它都会时不时地出现,以免学生因为很久没有使用它而忘记它。
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数学中有很多方法。如果每种方法都留下这样的“后遗症”,功课量就太大了。解决办法是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仍能有效运用该方法即可判定已掌握该方法,今后的作业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试题。
显然这个任务只能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来完成,所以批改作业时除了打勾之外,还要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方法。未来,作业个性化是趋势,作业的分层布置将更加精准。最好的模式是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不同的。这已经在一些学习应用程序中实现了。技术并不难。困难在于观念的更新。
我们通常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形容为一张大网,结果就是鱼。能否钓到鱼,要看网是否有漏洞,以及撒网方向是否正确。茫茫大海上,在哪里撒网以及如何在这里撒网,是能否捕鱼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