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3-11 05:43作者:小乐
1842年11月,薄嘉回到中国,但机会又离他而去。薄嘉此时面对的中国和他离开时的中国已经不同了。伟大胜利后,英国于1842年8月与中国签订第《南京条约》号协定:五个主要通商口岸(厦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向英国人开放居住,允许英国人在此进行贸易,并派遣人员至这五个主要贸易口岸。取消广州旧华商的贸易垄断权,割让香港,支付巨额赔偿,建立适当统一的进出口关税。战争也留下了惨痛的后果,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难接受这个条约。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当地士绅煽动人心深处的排外情绪,令广州人民尤为愤怒。当地士绅宣扬广州人民不是被英国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官员阴险背叛的神话,并散布外国人威胁经济稳定和女性贞操的神话。 1841年,一位绅士发出告示说:“我们已经说过了,我们永远不会反悔。我们必须杀掉你,我们必须砍掉你,我们必须烧死你!我请人出谋划策,但我没有遵循:我必须把你剥下来。” “吃皮吃肉,就知道我们的利益了。”即使这只是广州的排外情绪,但毕竟已经够危险了,局势还在沸腾,虽然洋人有条约做后盾,他们仍然无法进入广州城,甚至连洋行的安全都令人担忧。1842年12月,暴乱爆发,伯嘉的妻子随丈夫前往广州,仍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暴民烧杀抢掠生意时却躲藏起来。暴力总是追随骚乱的脚步,循环不断,一直持续到1840年代。伯嘉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行医,但内心的满足感已不再是所用。是:“上帝怜悯我,把我召回到我有用的地方,在那里我表现得比别人更好。人们对我的医术的需求量很大,甚至更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王子、贵族、商人、走卒都需要我的照顾;但是,啊!我多么渴望能够直接拯救他们的灵魂啊!”1844年,美国驻华首任正部级全权公使顾胜荫聘请薄嘉担任美国特派使团团长。当时的中国人还不够好,无法写中文官方文件,所以他必须将口头文本翻译成中文,然后让一个不精通英语的助手起草官方文件。他只是遗憾自己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传教工作”,并与顾胜、齐英商议,起草了《望厦条约》。根据这份条约,美国享有英国在1842年不流血夺取的权益。考虑到薄伽的工作性质,美国部于1845年决定不再资助他。这个决定对薄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薄嘉的密友和崇拜者都热切地为他辩护。两种意见混合在一起。一是“医生本人是一名传教士,这使得他的医院变成了教堂”。薄嘉不理会这些纷争,一头扎进外交事务。随着贸易和传教扩张的据点从广州扩展到新的通商口岸,中外关系变得越来越困难。薄嘉一上任,就参与平定1846年的动乱,他对中国人的行为越来越不能容忍,坚决支持英国人采取果断措施,捍卫在华外国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伯嘉的新职位也增加了他的财富和权力。美国新任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任命罗伯特·麦克莱恩为驻华公使,麦克莱恩奉命陪同代表团前往北京修改条约。谈判过程毫无成果,薄嘉心力交瘁,只得前往澳门休息。
1855年,伯嘉辞去工作回到美国,但美国仍然需要他的贡献。 1856年,应皮尔斯总统请求,薄嘉以美国公使身份再次抵达中国,奉命向清廷施压,赢得美国外交。代表们有权在北京居住并“无限扩大贸易往来”。薄家迫切希望与英法缔结“三国同盟”,有效向中国人施压。但英国外交官约翰·鲍林爵士认为博雅的想法“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并百般阻挠博雅的工作。薄嘉的努力不仅白费了,而且他不妥协的态度还为他树立了新的敌人。薄嘉的美国外交官同事认为他傲慢且优柔寡断。中国官员形容薄嘉“狡猾”、“可恶”、“顽固”。中国皇帝意识到薄嘉的好斗本性,称其“别有用心”。法国大使形容薄嘉“身材高大,五十岁左右,步态端庄,体态臃肿,相貌粗俗,思维敏捷,心计多,深不可测”。沮丧和孤立加深了薄嘉对中国人的愤怒。薄家所描述的中国人“自然是推卸责任,谎话连篇,曲解条约,这是钦差大臣多年来所面对的一个特点”。最后,薄家呼吁美国政府占领台湾,以与英国在新加坡和香港的据点保持力量平衡:“我希望美国政府在与台湾的关系上不要向前看、向后看。美国政府的针对台湾的行动关系到人性、文明、航海和商业利益,特别是占领台湾东南部地区的不文明的藏族人民。”皮尔斯总统本来就对薄嘉有戒心,于1857年将他召回。薄嘉在美国游手好闲三十多年,于1888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今年恰逢中华医学布道会成立50周年。五十年来,中华医学会所属各医疗机构已救治约百万中国患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医疗成就。数十名中国医生在这里接受过西方医学教育。薄嘉行医多年,精通中文。他想让中国“因上帝的荣耀而解放”。没想到,他仍然限于专业技能,无法抑制对自己应该爱的人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