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
2019-06-26
更新时间:2024-03-13 15:45作者:小乐
作者/致和研究院董玉洲
来源/智鹤
“80后”中,年龄最大的还年轻,年龄最小的还年轻。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的引领者。对于法律职业来说也是如此。
律师职业已经是一种专业服务。想要成为其中的精英,还是很困难的。成为国内一线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更是难上加难。成为一线律师事务所的“80后”合伙人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如何脱颖而出?是什么让他们与众不同?
本着观察、记录行业发展的初衷,智和采访了12位来自不同律所、不同地区、不同业务领域的优秀“80后”合伙人,了解他们真实的成长经历。
(姓名排名不分先后)
中伦
宋晓明权益合伙人
“我已经不再年轻了
中伦青年合伙人”
黄静文权益合伙人
“追求卓越,专注,
带着决心和权衡取舍,勇往直前。”
2014年,1980年出生的宋晓明成为中伦第一位“80后”合伙人,此时距他加入中伦正好十年。十年磨一剑,在其他律所或许不算快,但在中伦这样合伙人成长周期与国际律所接近的律所,却并非如此。
200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出于对快节奏律师生活的向往,宋晓明毅然选择加入中伦。在国内大多数律师事务所中,律师的成长更多地依赖于师徒之间的“技艺传承”,采用企业化管理的中伦也不例外。他入行时的导师是他特别要感谢的人。他不仅是他业务和团队建设的老师,也是他2014年成为中伦股权合伙人后坚定走独立发展道路的动力源泉。
刚入行时,宋晓明既从事资本市场业务,又从事诉讼仲裁业务。直到2006年,中伦开始推进专业分工,与指导合伙人一起将业务重心调整至非诉业务。执业初期在诉讼、仲裁和争议解决方面的经验,让他具备了一定的对抗思维,对一些商业交易场景的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的工作习惯中。为了保持这种对抗性,他至今仍保持着每年主办或协办一件诉讼或仲裁案件的习惯。
宋晓明表示,成为合伙人的前两年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难忘的过程。期间要兼顾手头的具体业务质量、客户关系管理、梯队成员培训等。他认为,为现有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引进新客户和业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最高效的手段。保持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服务增量客户和业务的能力,需要合伙人服务在一线,也需要有效培养和带动年轻律师在此过程中积累业务经验、提升能力。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和促进,实现律师在客户和业务拓展中同步成长和积累,合伙人的发展水到渠成。
目前主要从事资本市场/证券、并购、私募股权及投资基金等领域。他表示,这三个领域关联度较高,市场也相对透明。他认为,这些领域会不断产生新的商机,对专业积累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他正在计划提升现有优质客户可能需要法律服务的衍生领域的服务能力,比如私人财富管理和税法服务,以及一些慈善相关的服务。针对客户不断出现的需求,法律服务还不够。在竞争领域建立自身的服务能力,引入中伦专业合作伙伴在相对竞争领域提供服务,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目标。
对于资本市场业务领域的未来发展,他表示,这是一个市场体量大、业务种类多、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强的业务领域。机遇与风险并存。随着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资本市场整体活跃度可期,延伸至前端私募投融资和后端境内外并购重组,以及更多围绕优质企业的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纠纷等。和解等法律服务机会也值得追求。
宋晓明自称“不再年轻的中伦年轻合伙人”,但他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他每年都会爬一座雪山。他说,“每次挑战身体极限,爬高看远方,我就会多一份坚持。”
黄静文,1981年出生,现任中伦权益合伙人。多年来专注于知识产权、诉讼仲裁领域,并获得The Legal 500、WTR 1000等多家专业评级机构推荐。
从伦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黄静文加入长春律师事务所,开始涉足涉外知识产权业务,尤其是商标业务。她还养成了规范、高效的工作习惯,为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2008年,黄静文加入澳大利亚安达信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合伙人泰德·马尔,其后的思维方式、人才梯队建设、管理风格都深受泰德的影响。
2012年,由于安达信在中国的业务调整,黄静文面临着重新选择开发平台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平台规模、运营成长机制、个人发展方向等多重因素后,他选择加入中伦。 “专业、进取、包容、共享”是中伦的核心价值观。在中伦,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能够快速组建行业顶尖的工作团队。中伦透明、公平的晋升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合伙人乃至律师都有足够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野心。他表示,自己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伦提供的土壤。
成为合伙人后,黄静雯最大的体会就是每天要快速做出很多决定,而每一个决定都要考虑到效率、全面性等因素。成为一级合伙人后,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业务外,他开始考虑为中伦的公共事务做出更多的贡献。现在,他会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在管理上。一个几十人的人才团队需要制度化的流程和机制才能良好运作。可以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控制业务风险,让每个人都在现场工作。在快乐、有效工作的同时寻求职业发展。
过去几年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和中伦知识产权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黄静文表示,从当前市场形势来看,知识产权与诉讼仲裁领域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行业日益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要想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团队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未来几年,我们将在传统核心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向相关领域拓展和辐射,目的是更好地匹配客户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黄静雯在中国精品投资机构、一流国际机构和中国红圈机构的工作经历使她形成了独特的服务风格。他表示,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客户关系的维护,还是人才梯队的建设,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敬业、专注、高效。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如果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正确的平台上继续努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问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宋晓明:“坚持是一种力量。坚持自学,坚持在某一领域不断深耕,有意识地拓展上下游服务领域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职业阶段的突破就会实现。”水到渠成,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和期待,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勇往直前。
黄静文:“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要求高,对工作质量要求近乎苛刻。要善于学习,勤奋敬业,与时俱进,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作风。在你的职业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诱惑,不忘初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在事业和生活中有所收获。
六合
刘科管理合伙人
“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万剑飞高级合伙人
“敬业、专业、高效,
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
1981年出生的刘克和1982年出生的万剑飞是六和非诉讼业务和诉讼业务的“80后”代表。和六和的创始团队一样,他们身上都流淌着“浙大人”的血液。
2004年加入六和,是刘可职业生涯的起点。他说,在六和的15年里,他逐渐从一名律师助理成长为一名职业律师,六和的文化和基因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目前担任六和的管理合伙人。
作为六和的管理合伙人,刘克主要负责六和“业务板块”的管理,管理工作约占其工作量的30%。未来,“业务板块”将成立“研究院”,整合六合现有优势资源,积累软实力,为青年律师打造更好的展示平台。他自称是六和发展的“支持者”、“共建者”。接下来,他的重心可能更多地放在“研究所”的运作上。
刘克表示,成为管理合伙人后,他开始接触事务所的管理工作,这让他的管理思维更加敏锐,对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一方面,面对客户时,他更容易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他也能够更好地布局团队的整体发展方向。他的重心逐渐从单纯做生意转向平衡业务和管理工作。
成为合伙人后,他也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团队成立之初的磨合。他表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有摩擦和需要调整的地方。团队的组建不仅是一个“投入”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的融合”的过程。人心的凝聚力是团队的灵魂,但有时团队架构的设计、管理制度的设置等客观因素可能会间接影响“人心”,那么如何做出“选择”和“利益平衡”优化团队结构和管理体系需要不断探索。
目前,刘可业务中占比最大的是公司重组,主要是房地产项目/公司重组。该领域对律师的“行业专业度”和“综合服务”要求非常高。房地产项目/公司重组业务不仅要求律师非常熟悉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及交易模式。律师必须掌握多个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才能保证重整项目的顺利实施。
他的团队在建筑、房地产领域的并购项目和咨询服务形成了系统的服务流程。同时,还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内容,解决每个企业运营模式的不同法律要求。法律服务的服务及时性和适应性问题。他们形成了建筑、房地产领域相关文本的标准化文本库,可以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参考模板。
刘可现在每周工作70多个小时,工作占了他生活的75%以上。他说,律师的工作时间很不规律。只要客户需要,那就是你的工作时间。工作之余,他喜欢运动,尤其是足球,他的团队一直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表示,实现劳逸结合也是一种“权衡”。
2002年毕业后,万剑飞在衢州中医院实习了近半年。出于对法律职业的热爱,他于2003年回到杭州开始了律师生涯。先后在浙江致和律师事务所、浙江宏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后于2007年4月加入六和。在从事律师助理的四年里,接触到了很多六和律师,也有过既合作又对抗。六和的文化和品牌,以及六和律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是他选择六和的原因。
从加入六和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五年成为合伙人的明确目标。超强的执行能力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加入六和后,他成为郑金都导演团队中的一员。无论是客户群体还是业务类型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对郑金都主任表示特别感谢。他表示,郑主任不仅是事务所的董事,更是六和的元老,一直帮助他实现理想和目标。 2013年,万剑飞成为六和高级合伙人。
万剑飞表示,成为合伙人后,他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变化。他对工作的考虑不再局限于个别案件,而是更多地考虑整个团队的建设,更加注重年轻律师的培养。他表示,合作伙伴需要具备管理、统筹、协调和认知能力。
十二年的六合生活,给万剑飞带来了自己的蜕变和成长。他表示,与其他律所相比,六和的管理机制非常公开、透明。比如合伙人晋升机制,无论你的年龄、资历,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都可以在六合实现你的梦想。
万剑飞的执业领域主要为商事诉讼与仲裁,尤其擅长解决建设工程纠纷。处理建设工程纠纷不仅需要律师具备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建筑、房地产领域的专业知识。它要求律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多元化的知识背景。
他表示,之所以选择诉讼作为主要业务方向,一是诉讼业务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前景良好;二是诉讼业务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其次,他享受庭审过程中与对方对峙的感觉;第三,打赢官司会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对于法学院学生毕业后如何选择执业领域的问题,作为亲身经历者,他表示,大城市有更多的优质资源,也有更多的机会来支持年轻人在大城市的发展。他相信,只要努力,年轻人就能成功。大城市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万箭飞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 996是常态,007也并不罕见。但他仍然定期锻炼身体,为高强度的工作提供健康的身体,并作为释放压力和缓解疲劳的一种方式。适当拒绝一些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是他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问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刘可:“多思考。思考你完成的每一项工作,思考你遇到的每件事,思考你的职业,思考你的生活。以行动为导向,不计较,用心思考,多沟通,是成为成功的关键。” a 优秀律师的基本要素。”
万剑飞:“作为年轻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其次要主动去争取、抓住机会。专业就是我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顾客。” “我能做到”;敬业是我们致力于解决客户法律问题的态度,“我会做”,这是律师成长不可或缺的。”
天大共和国
张旋合伙人
“专业源于热爱和奉献
做一个有趣的专业人士”
刘晓燕合伙人
“在现实中挣扎的同时,
在梦中游泳时”
张轩,1982年出生,现任天达集团财务及融资部负责人。 2017年,她被《亚洲法律杂志》《亚洲法律杂志》评为“2017年ALB中国新锐律师”。
张轩是一位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律师。 2003年,英语专业毕业后,她选择继续学习法律,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2006年获得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后,加入北京共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在工作中,她认识到了金融知识和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提供金融领域的法律服务,她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区域经济学。金融知识的加入使她能够更好地了解金融产品的结构,更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她表示,如果有机会,她也想学习管理学。
2010年,张轩参加了司法部与英国司法部联合组织的LCTS项目。 2010-2011年共有13名律师参与了LCTS项目。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具有优秀法律经验、外语水平等各方面的律师和合伙人。英国律师协会是英国的项目组织者,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机会。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熟悉了英国的法律制度,体验了英国顶级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严谨,也帮助她开阔了视野。她表示,相比于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她更受益于一家老牌英国律师事务所兼容的思维方式和管理运营模式。
经过7年的努力,张轩成为天大共和的资本合伙人。她说,做好每个不同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尤为重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耐得住寂寞,打牢基础。虽然每个阶段都会有瓶颈,但突破之后,就会是另一个阶段。律师工作,尤其是非诉业务和工作,非常繁琐,需要耐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或许是她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年轻人搭建平台是天达创始合伙人的愿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是天达的传统和特色。在天达,年轻律师、年轻合伙人的上升道路很顺利,也能得到律所的大力支持。张旋与师父邢冬梅律师的关系,体现了天达师徒相授的精神。在邢冬梅律师的指导下,她确定了自己的执业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她很感激,也很感激。
目前,张轩主要关注银行金融、大资产管理、私募及产业基金、军工投资等领域。她的客户来自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房地产、医疗、军工等不同行业。她表示,律师不仅要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还要了解行业的特点,这样才能提供客观、准确的法律意见。
成为合伙人后,张轩的工作重心从项目工作转向客户工作和项目管理。她认为,未来私募股权基金将在投融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她将根据业务条线考虑调整,并关注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退出的法律事务。
律师的工作时间很灵活,这也意味着没有时间休息或休假。工作占据了张悬的大部分时间,工作之余她想做的事情也很多。她喜欢去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寻找旧物,她还喜欢潜水。她表示,工作和生活之间不存在所谓的平衡,更合适的说法是妥协。
刘晓燕,1988年出生,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彼在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并购、公司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她负责的众安在线设立项目以及戴姆勒股份公司对北京汽车的战略投资均被《亚洲法律顾问》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交易”奖。
2014年,刘晓燕离开之前的律师事务所,加入天达。她认为,与其他律所相比,天达的管理更加精细,是一家比较规范的公司律所。律师与合伙人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互动更加密切,知识管理、市场开拓、客户管理、业务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天大共和国的客户和项目都是高质量的。客户主要为中央企业、大型国企、各大部委、大型金融机构、知名私募基金、上市公司等。还有很多大型优质项目,比如北京冬奥会。代表北燃收购俄罗斯油田、北京盈科中心收购项目等。
刘晓燕于2017年成为天达资本合伙人,当时她29岁。 “一边在现实中挣扎,一边在梦想中畅游”,这是刘晓燕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她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为项目加班、熬夜是常态,而工作中不断的挑战让她充满斗志和乐趣。她说,脚踏实地的同时,要永远有梦想、有奋斗精神。
成为合伙人的前一年,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已经到了瓶颈期。她能够熟练地完成与老客户的业务,但缺乏挑战,她一直在思考新的方向。她的导师卢志芳律师建议她挑战合伙人、做自己的客户、带领团队,并给予她很多鼓励和支持,帮助她顺利转型为资本合伙人。
合伙人的身份也给刘晓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17年之前,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生意上。成为合伙人后,她开始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探索并释放自己更积极的一面。在业务上,她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客户的业务需求和核心业务风险,深入客户整体业务需求,解决客户相关问题。在团队管理方面,她喜欢亲力亲为,多采用指导方式帮助团队成员成长。
目前专注于私募基金、私募投资并购、公司业务等业务领域,在教育文化、军工、保险、TMT、人工智能、医疗等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她对上述业务领域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她表示,今年对于私募基金和私募并购业务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但也是我们领域非诉律师更好打磨基础和内功的机会。
她坦言,工作和生活之间没有完美的平衡,只有选择和包容,甚至完全放弃个人时间。目前她基本上没有什么爱好。工作之余,她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她有时会回家陪孩子和家人一起吃饭,孩子睡觉后还要加班到12点以后。
问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轩:“认真、负责、踏实、创新,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也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自己。”
刘晓燕:“脚踏实地,乐于分享和沟通,能够在法律业务中做到从容、从容,同时也能够释放自己外向、乐于沟通的一面,这一点非常重要。”身体状况良好。无论是非诉讼还是争议解决,律师都是一个耗费时间的人,是一个需要努力、努力的职业,但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世界各地
张玉清合伙人
“务实、认真、容易相处”
张雨晴,1983年出生,全球“80后”合伙人中的佼佼者。他常驻深圳,主要业务领域为争议解决、信托、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基金。
在加入环球之前,张玉清曾在君和和广和工作。君合的这段工作经历深刻影响了他对法律职业和律师工作的认识,磨练了他的基本功,也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
2017年,张雨晴加盟环球。他表示,选择环球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环球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其次,他非常认同环球公司“诚信、简约、阳光”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第三,环球的合作伙伴充满活力。整体氛围非常吸引人。他表示,在环球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理解和关心。团结、奉献、年轻的伙伴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是他所经历的Global的特质。
从律师助理到合伙人,张玉清用了大约8年的时间。他说,迄今为止,对他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律师是刘洪焕和张建伟律师,他最想感谢他们。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极致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成为合伙人后,张宇清的工作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会更多地从团队和项目管理的角度看问题、安排工作。困难和挑战总是会出现,但幸运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他平时更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齐心协力做好业务,共同分享成长的好处。目前团队拥有专业的专业知识,团队中的律师都比较敬业、积极。对于团队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团队能够坚持专业方向,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他也希望每位成员在专业度和收入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张玉清的主要执业领域为争议解决、信托、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基金。这些实践领域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其中,争议解决是他从事律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的业务,也是他目前工作的重点。信托、资产管理和私募基金业务因个人兴趣和大量商机而逐渐形成了他的个人优势。两类业务的重叠让他能够结合自己在诉讼和非诉讼方面的经验,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目前,争议解决业务在其业务中占比较高,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较多。他表示,具有创新投融资模式的项目或案件,将考验律师的法律技能以及对监管政策和司法实践的理解,需要律师花更多的时间对其中涉及的多重法律关系和复杂的权利义务进行研究、分析和阐述。安排、精心设计交易结构或诉讼策略。
张玉清明白,顶尖律师的思维是发散的、非常规的,能够在复杂的法律规则和业务需求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他自己办案的特点就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他希望深入研究每一个问题,充分了解己方和对方各自的优缺点,能够准确把握案件的走向。
当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时。张雨晴坦言,除非自己在事业上自愿做出一些牺牲,否则很难平衡工作和生活。
问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玉清:“优秀律师的普遍特点是勤奋敬业、反馈及时、充满斗志。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始终对律师工作保持极大的热情,并且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
天元
李瀚合伙人
“渴望学习,充满动力,
专业、友善”
陈卓合伙人
“像工匠一样精致
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
1986年出生的李瀚和1984年出生的陈卓是天元年轻一代合伙人的代表。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的同学。他们恰巧同年加入天元,同年成为天元合伙人。
2007年,当时还是北大研究生的李涵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天元,至今一直在天元担任律师。
2014年11月28日,枫叶教育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内地基础教育机构。枫叶教育也是中国第一家学历教育机构。李涵是该项目的执行董事。这个项目持续了一年半。作为负责人,李涵参与了整个过程。除了上市项目本身的工作外,他还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法律框架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让客户避免了潜在的问题。法律风险。为此,客户还专门给她发了一封感谢信。项目的成功和客户的认可,坚定了她长期从事法律执业并成为合伙人的职业规划。
2014年底,李涵成为天元合伙人。
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工作重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成为合伙人后,李涵经历了从项目执行者到项目经理、从埋头苦干到抬头看世界的转变。团队建设和项目管理成为她最大的挑战。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方面分配相应的时间优化团队成员,加强内部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协调多个项目的安排,形成自己和团队的项目跟进流程。团队。她成功地履行了她的角色转换。
现在,李瀚是天元私募融资和海外上市业务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境外上市、企业并购、资产管理业务及公司常年法律顾问业务。代表业绩包括枫叶教育集团香港IPO、雨花教育集团香港IPO、春来教育集团香港IPO、新东方在线香港IPO、朴信教育集团美国IPO等。 ETC。
她对团队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团队层面,未来三年,她将完成团队优化和更新,形成一支分工合理、律师水平全面、个人能力突出的高效高素质团队。就个人而言,未来3-5年,她将形成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在1-2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李瀚表示,在天元十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元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律师事务所。一路走来,我非常感谢团队里的同事。他们既是事业导师,又是人生挚友。她要特别感谢的人是天元执行董事吴冠雄律师。吴律师自实习以来一直担任她的导师。他见证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并在工作和职业发展上给了她很多指导和帮助。
和很多律师一样,工作占据了李涵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她说,近两年就业比例已经下降,降至80%左右。当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时,她表示家庭和谐,工作也顺利,所以不需要刻意去平衡工作。她非常感谢老师们无条件的关心和支持。
2007年,陈卓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天元律师事务所。多年来,陈卓专注于争议解决领域。
2008年,刚刚入行的陈卓就遇到了一个案例。客户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索赔,一审法院认为已超过诉讼时效。天元代理客户进行二审,胜诉希望渺茫。通过思考,陈卓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找到了相关事实和法律依据,最终获得了二审法院的支持。从此,他开始了解一些诉讼律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开始享受诉讼律师寻求纠纷解决的乐趣。
在天元的十几年里,陈卓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元非常重视代际传承,以及内部业务合作和利益共享,这使得天元内部凝聚力非常强。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天元争议解决领域的几位前辈。他们教会了他“诉讼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理念,使他能够从事实、法律、案件本身的角度处理纠纷解决案件。程序问题超出了司法程序的范围。
2014年底,经过七年半的努力,陈卓成为天元合伙人。他表示,他非常感谢妻子。在遇到她之前,他只专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她在法律行业的品牌公关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给了他耳目一新的启发。并促成了他从职业律师转型为律师的决心
律所合伙人的转变。 成为合伙人之后,陈卓的工作重心和思维方式转变很大。他说,成为合伙人后对自己的定位不能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型诉讼律师,而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工作重心也转变为如何培养建设团队,如何协调和安排团队内的律师分工合作,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同时处理多个案件,相应的,思维方式也从案件具体的微观战术问题扩展到了更为宏观的战略层面。 多年来,陈卓专注于争议解决领域,并且已经连续两年获得The Legal 500推荐。他在金融类纠纷、房地产纠纷案件、公司股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产品质量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类型的案件处理中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陈卓也始终坚持创新。他说,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争议解决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案件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加大,诉讼律师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此,他一直在探索尝试诉讼业务的非诉化处理方式,一是在诉讼案件中引入尽职调查的方法,从而确保获取与案件有关的更为全面的信息,进而有利于拟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争议解决方案;二是借鉴非诉业务中团队协作的方法,从而确保案件中的具体工作能够像机械钟表一样精密的推进,进而有利于既定方案的有效贯彻执行。 对于未来,陈卓并没有特别宏大的规划,他认为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的事情最为重要。如何确保以高质量的工作和良好的案件代理结果来回报客户对他的信任是他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团队层面,他希望团队内部律师可以成为近年来争议高发的如金融资管、公司股权、破产及不良资产处置、刑民交叉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专家。 诉讼律师的工作不能完全靠拼体力投入,疲于奔命的工作状态不利于确保诉讼思维的灵敏度,劳逸结合非常重要。陈卓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方式是尽量确保规律的作息,提高工作效率。做了合伙人之后,尽管工作在个人时间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他还是会保证个人的休息时间,定期健身和旅游。 Q &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李晗:“脚踏实地,看得长远。律师的职业生涯是努力学习和不断积累的过程,既需要扎入项目中钻研和思考具体问题,也需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 陈卓:“年轻律师应该脚踏实地一些。诉讼律师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实务经验积累,需要一个又一个胜诉结果来建立自己的口碑。有些案子持续时间会很长,要耐得住寂寞,放下身段去抠基础工作中的细节,不要在自己业务尚不成熟时好高骛远。” 通 商 崔强 合伙人 “务实、直接” 刘涛 合伙人 “敬业用心,谨慎有责” 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崔强加入通商,选择加入通商的原因有二:一是通商作为红圈所,业务水平久负盛名;二是通商的文化较为内敛,个人的性格与之较为匹配。崔强给自己的定位是 “务实”和“直接”,而这恰好也是我们所认识的通商。 在通商,合伙人的成长周期原则上最少需要7年,崔强属于例外。1985年出生的他被李洪积律师称为“(通商)80后中跑得最快的一位”,仅用6年时间便成长为合伙人,期间他还远赴海外求学,获得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他同时还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最年轻的在册仲裁员。 崔强的快速成长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通商这个平台。通商在管理上属于纯粹的团队制,优势之一在于师父带徒弟,这有利于年轻人的快速成长。他说,从入行开始,李洪积律师和张威律师就手把手地教,两位律师对他的执业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李律师传授的主要是宏观思维以及对争议案件的整体把握。例如会要求他了解客户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更妥善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张律师则主要负责细节的把关。他说,在工作的前五年,无论多么努力地查法条、查案例、把能想到的全部写进答辩状或代理词,张律师总要作出几点必要的补充,有时候会很无奈,但更多的是很庆幸。 执业伊始,崔强就选择了争议解决作为执业方向。在法学院时,他非常喜欢美剧中律师的唇枪舌战。后来赴美国留学,他给自己取的英文名Alan是他最喜欢的美剧Boston Legal中男主角的名字。而在执业方向选择上,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争议解决。他或许是极少数追美剧追成名律师的法学生之一。 崔强说,争议解决业务最考验律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复杂疑难案件的法律关系通常难以梳理清楚,权利义务盘根错节,只有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成为一名优秀的争议解决律师,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时刻看清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关键时刻可以“四两拨千斤”。 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学校读书,是崔强加入通商时就有的计划。他认为律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职业,仅靠法学院的学习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所以本科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经过几年实践,他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去国外求学。这段海外留学经历还使他了解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直接、务实的思维方式,使他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西方客户交流沟通。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对他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摆脱了此前性格中多愁善感和瞻前顾后的一面。 今年是崔强在通商工作的第十一年,他想特别感谢李律师和通商的各位同事,感谢通商给予他实现理想、展示自我的机会。他说,对于律师职业而言,过人的聪明才智、广泛的社交网络、过硬的政府关系都仅是加分项而不是必备条件,自始至终认真工作的人,受益最大。 1986年出生的刘涛是通商最年轻的一级合伙人。执业伊始,刘涛就专注于资本市场、兼并收购、基金设立和私募融资领域业务,曾经办理欧普照明首发上市、红星美凯龙家具集团H股首发上市、BiliBili(B站)美国红筹上市等众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项目。 在加入通商前,刘涛曾先后在金杜、通力工作。这两段工作经历不但使他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上得到迅速的提升,还让他遇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前辈,并在职业规划、工作技能、人生方向上得到启发。 2015年,刘涛加入通商。他说,选择通商一方面是因为通商在资本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与自己专注的业务领域匹配;另一方面是通商正启动“再创业”行动,全力扶持与帮助年轻律师的成长与独立。相较于其他律所,通商具有更加通畅的晋升机制,其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也有利于年轻律师的自我价值实现。通商最大的特色是非常注重实干精神,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和 “野心”,通商就会以最大的诚意和最大的意愿来接纳你,为你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在加入通商后的第二年,刘涛成为通商的合伙人。 成为合伙人以后,刘涛的工作重心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要同步注重团队的建设、客户的开拓以及两者的平衡。一个非常典型的挑战就是刚开始晋升合伙人时团队成员有限,于是工作空闲时焦虑如何开拓市场,工作忙碌时焦虑是否增加团队成员,而且两者焦虑会不停的转换。他说,在这样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和其他团队的合作,合作一方面有助于调剂团队成员之间工作量,更有助于团队之间业务领域的互补与推荐,深度挖掘并服务好客户的需求。 刘涛所在的团队是一个以戴凌云、姜海涛、沈军和他四位合伙人为核心的大团队,团队整体人数超过30名,擅于以资本市场上市/重组等证券化视角来思考投资、并购以及创业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资本市场完整产业链中兼顾不同阶段风险控制的法律服务。 刘涛被称为“通商复联”的“黑豹”。这个“组织”里还有“美队”吴刚、“局长”孔鑫、“浩克”张小满、“钢铁侠”戴凌云、“灭霸”张新阳、“树人”刘问等等。“通商复联”是通商年轻合伙人不断集结的信号,“黑豹”的称号则是对刘涛爆发力和执行力的一种肯定。刘涛说,在通商,他收获的不仅是同窗共事之情,更是共同创业之义。 Q &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崔强:“选一个喜欢的领域,找一个好的平台,保持与最优秀人群的交往,坚持做下去就会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必备的要素并不苛刻。平均水平的情商和智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学习,认真负责的工作,良好的团队精神,有了这些就很难不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了。” 刘涛:“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的学习习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目标,并加以严谨的计划及执行,同时在前行的道路中不断汲取优秀律师的优点并修正、完善自身的执业计划。优秀律师应至少具备专业、谨慎、细致、快速、主动五点要素。” 汇 业 曹竹平 高级合伙人 “追求自由的心灵,崇尚独立的思考” 曹竹平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期间,他师从著名行政法学家邹荣教授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毕业后,他成了同班同学中目前唯一从事行政法律服务的律师。 “85后”的曹竹平是名副其实的“跳级生”。和大多数律师的成长轨迹不同,因为赶上了上海最后一批可以在硕士研究生时期进行律师实习的机会,他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就在律所实习,硕士毕业后即申请了律师执业。2015年,执业三年一届满,曹竹平就成为了当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今年,曹竹平加入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成为汇业的高级合伙人并负责政府法律事务团队以及行政法学科建设。加入汇业后,他努力推动行政法领域成为汇业着力拓展的重点领域,计划引进优秀的行政法律师,争取在3到5年内将团队打造成上海最优秀的行政法律服务团队之一。同时,他还负责并主持汇业市场部日常工作。 在赛道的选择上,曹竹平另辟蹊径,将行政法律服务作为主战场,提出了“商事行政法”的概念,将商业活动中的行政法律风险防范和行政争议解决作为主要服务内容。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刚开端的好市场。执业以来,他办理了包括被媒体称为“世纪盐改第一案”的盐改系列案件、上海首例环保管制性征收案件以及博士诉上海大学案在内的诸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行政诉讼案件。 曹竹平说他极少为政府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公司企业等行政相对人。虽然代理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难度很大,但他表示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外部的干预。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在办案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严格在法律的规范内办理案件,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为目标,尊重司法裁判,不死磕更不要挑唆、鼓动当事人寻求非法救济途径,理性面对一切结果。 目前,曹竹平团队专注于土地流转与城市规划、建设工程、食品安全、行政垄断或行政性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行政法业务。接下来,可能会逐步向金融行政、环保行政、大市场监管等方向发展。团队现由7人组成,他计划今年内再引进两名以行政法为主要执业领域的团队伙伴,进一步扩大团队规模。 曹竹平的团队非常注重产品创新,关注行政案件和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对接。他说,很多刑事案件,尤其是涉及行政犯的刑事案件,都存在前置行政认定的问题,团队期望从前置行政认定的角度即介入,为刑事律师从行刑衔接的角度,寻找更好的辩点。 一路走来,曹竹平想感谢的前辈有三位,分别是当年入行之初悉心指导、照顾的尔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衍律师、使他有机会了解行业、走入行业的原上海律协副秘书长刘小禾老师和他的硕士生导师邹荣教授。他们三位前辈从工作习惯、执业发展、学术研究等方面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作之余,曹竹平还是一名京剧打击乐爱好者,负责京剧演出的打击乐演奏。每当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他都会去票房(京剧爱好者俱乐部)。他开玩笑说,在重金属的打击乐声中,可以很好的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同时,曹竹平也鼓励团队成员广泛阅读。他说,阅读是工作和生活的连接点。 Q & A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曹竹平:“要在律师队伍中脱颖而出,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一定要有一门自己的‘独门秘籍’。专业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然,除专业之外,还要有高度的规范执业意识,在年轻律师刚执业的这几年里,一定要逐步培养这样的规范意识,这既是对客户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和保护。” 小 结 一线律所的晋升门槛往往较高,晋升周期也较为固定,从律师助理到合伙人的道路并不容易。能够成为合伙人并突破律所晋升周期的律师更是极少数。 此次受访的12位合伙人都是他们各自跑道上的佼佼者,虽然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各有不同,但我们也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律所平台的选择关键要看律所的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是否相符、律所的业务结构和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是否匹配,律所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是否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并坚持创新。“脚踏实地”“专业敬业”“匠人精神”是我们在访谈中最常听到的词汇。他们始终以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求自己,以极其谦卑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还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坚持业务创新,从而保持行业领先位置。 最后,他们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于律师而言,“996”“007”是日常,平衡工作和生活几乎不可能。想脱颖而出,则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律师工作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 我们相信,未来十年是属于“80后”律师的黄金十年,会有越来越多“80后”合伙人被我们看见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