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8 11:08作者:小乐
1982年,美国在南极洲设立科考站。
科学检验人员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为了追捕哈士奇,一架直升机不惜使用各种武器,甚至误伤了一名科考人员。
无奈之下,科研人员向直升机上的人开枪,收留了这只可怜的哈士奇。
随后,他们检查了死者的尸体,发现对方是附近挪威研究站的人,于是就乘坐直升机前去查看。
不料挪威研究站一片狼藉,工作人员惨死。
更诡异的是,一具面部撕裂、扭曲的人体被烧毁,扔进了雪地里。
科考人员将人体带回研究站进行观察研究,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
当天晚上,狗笼里就发生了骚动。
新领养的哈士奇突然变成了怪物,吞噬了其他狗,与它们融合在一起,成长为一只巨大的怪物。
幸运的是,科考人员将其烧死,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二天,科研人员利用挪威成像数据,在附近发现了不明飞行物残骸。
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具有模仿其他生物能力的外星生物。
挪威研究站被它摧毁了。
就这样,20世纪80年代经典科幻恐怖片《怪形》开始了。
为了找出这个外星人,科研人员互相猜疑,拔枪对峙,甚至关押了一位吓得发疯的老医生。
但冷静下来后,大家决定理性应对。
他利用外星人害怕高温的心理,用烧红的铁丝对科考人员的血液一一化验,终于查出了外星人的踪迹。
但要彻底消灭外星人并不容易,因为它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
要真正消除它,您必须将所有部分整合在一起。
科考人员克服惊慌,继续检测,却发现被囚禁的医生已经逃脱。
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的地窖里建造了一艘宇宙飞船。
毫无疑问,博士已经被外星人取代了。
于是,幸存的科研人员决定使用炸药与外星人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外星人出现,将科研人员一一杀害。
但最终,机智勇敢的主角成功引爆了炸药,把科研站变成了火海,把外星人变成了渣。
废墟中,幸存的主角坐下来喘口气。这时,另一位幸存者突然出现……
《怪形》于1982年上映,是“B片之王”约翰·卡朋特最著名的作品。
当年刚上映,因为被《异形》(1979)盖过风头,所以评价不是很高。
但后来,其狂野的想象力和硬核的气质越来越受到影迷的喜爱,逐渐成为一部被少数人喜爱的邪典电影。
2003年,两位铁杆粉丝前往南极寻找拍摄地,就像朝圣一样。
粉丝团还商定2022年前往南极洲庆祝电影上映40周年。
此外,《怪形》已经成为南极文化的一部分。每年仲冬日(6月21日),英国所有科研站都会在庆祝活动中播放这部影片。
事实上,《怪形》今天看来仍然令人震惊。
其中的震惊之一就是对外星人形态的恐惧:
它没有肉身,但可以模仿其他生物。当模仿没有完成,或者受到刺激时,其出现简直就是“不择手段”。
例如,人们有怪物的爪子。
狗的身体和人的头都长出了蜘蛛腿。
还有人肚子大开(太恶心了,就不放图了)。
这种对身体突变的恐惧影响了后来的作品,如《寄生兽》 《生化危机》 《寄生前夜》 《鱼》(伊藤润二)。
无论是80年代还是今天,都相当重口、前卫。
第二个冲击是内容硬核,根本不迎合商业需求。
影片中没有一个女性角色,也没有一声尖叫。只有像库尔特·拉塞尔(《银河护卫队2》星爵的父亲)这样不刮胡子的硬汉。
科考人员的智商也很正常。没有恐怖片中常见的死亡情节。每个人都在努力生存,因为他们的对手太强大了。
影片最硬核的部分无疑是结局。
没有了劫后余生的安慰,只有两个人疲倦地盯着火海,要么被外星人杀死,要么被冻死。
这种绝望的结局令人心碎。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更现实、更不妥协。
这种不迎合主流商业的做法,才是粉丝眼中最酷最真实的。
最终,《怪形》仍然表达了冷战期间苏美对苏联间谍的恐惧。
“敌人就在我们中间”、“每个人都可能是敌人”的感觉曾经是美国一代人的噩梦。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完《怪形》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复杂人性中的不确定性的敬畏。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可能潜伏着一个怪物。